瞄准靶心 精准发力——烟台开展“四心学校食堂”创建活动纪实
学校食堂建筑陈旧,场所布局不合理;食品原料来源复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学校食堂承包经营现象普遍……2011年4月,山东省烟台市针对学校食堂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市启动了“四心学校食堂”(学校尽心、学生舒心、家长安心、政府放心)创建活动。3年来,共有199家学校食堂获得“四心学校食堂”称号,烟台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731家学校食堂告别承包
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原来烟台市多数学校食堂采取了对外承包经营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逐步暴露出问题。部分承包者受利益驱动,采购价廉质次的原料,出现饭菜质次价高、缺乏营养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为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食堂管理问题,烟台市2011年4月提出了“公办学校食堂由学校自主经营,不得对外承包,已经承包的要逐步予以收回”的工作要求。同时,在《烟台市“四心学校食堂”创建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小学对外承包食堂实行“一票否决”。经过整顿,目前,全市731家公办学校食堂中,已经全部实现了学校自主经营。公办学校食堂对外承包的现象得到纠正,较好地解决了承包食堂管理难度大、食品安全无保障和承包商从学生嘴里“揩油”的问题。
大宗食品原料集中采购
日前,笔者来到烟台市牟平区育英艺术中学食堂时,恰逢当地仙坛、荣华两家公司的工人正在卸货,鸡块、鸡胸肉、骨杂等鸡类产品总共40箱。“以前我们都是从农贸市场买食品原材料,质量安全不敢保证。”育英艺术中学后勤主任杨晋说,“如今我们对大宗食品原料集中下订单,经营单位对产品都出具了检验合格证明。现在的做法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牟平区教体局公开的资料显示:2013年9月~2014年1月,全区43所中小学和43所幼儿园消耗的米、面均在50万斤左右,食用油大约15万斤,食用油均为花生油,而调和油、大豆油等油品严禁进入食堂。这些食品均是从固定的供货企业集中采购的。
2011年9月开始,烟台市对全市中小学食堂用米、面、油、肉等大宗食品面向社会择优确定准入学校食堂供货企业,并对中标单位的大宗物品实行网上公示,以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食堂成本。今年,该市又将调味品、鸡类产品等辅助原料纳入集中定点采购监管范围。
学校食堂改造10万平方米
近年来,烟台市先后投入资金1.45亿元,开工学校食堂建设改造项目198个,采购保温桶、厨具、餐椅等设施设备5万余件,建设改造学校食堂面积10.3万平方米,受益学生17.3万人。该市对个别因学生较多、食堂较小,而必须让学生错时就餐的学校,为其配备饭菜保温设备,以保证食物储藏条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烟台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有改造计划的学校食堂提前介入,按照统一采购、统一粗加工、统一仓储、统一清洗消毒、统一更衣“五统一”的要求进行改造升级指导,确保其改造后的场所布局基本符合生进熟出的操作流程,有条件的中小学食堂达到就餐人流、物流、餐具回收三个通道分开的要求。改造后的中小学食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食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烟台市持续开展的“四心学校食堂”创建活动取得了实在的成效,如今,“四心学校食堂”称号成为中小学校努力争取的一块金字招牌。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