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收购大宝路径探秘

  • 作者:范旭光
  • 来源:新京报
  • 2014-09-06 09:28

23亿元收购款多为员工安置费,“新大宝”可继续享受税收优惠

    “这厂子要转让了,一切都得等到8月1日以后再说。”
    7月31日,在强生宣布成功收购大宝的第二天,大宝总部的一位员工悄悄地告诉记者。
    位于亦庄荣华中路12号的大宝总部,厂牌暂时没有任何变化;深居东铁匠营小巷的大宝公司的最大生产车间,工作亦如既往。
    7月30日,强生方面宣布,收购大宝事项(收购北京三露厂持有的83.42%国有股和大宝职工持股会持有的16.58%职工股)已获得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批准。
    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为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强生公司于1998年在中国成立的外商投资性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大宝的前身,其母公司北京三露厂依然保留。
    历时一年半的拉锯战似乎可暂告一段落。
    但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当天大宝公司官网就挂出了相关新闻,但采访过程中大宝方一直不愿正面回答相关问题。
    而美国强生、美国证交会及强生(中国区)的官网上至今没有披露收购事宜。

    大宝“外嫁”或为寻求帮助

    资料显示,大宝的前身是北京三露厂,1990年曾陷入经营困境,直到同年推出了SOD蜜系列产品,才实现了扭亏为盈,市场份额一度高达15.76%,曾连续8年获得全国市场产销量第一名。
    然而,近几年又生突变。
    “客观上讲,大宝近几年的发展趋于停滞不前,销售业绩始终在七八亿元附近徘徊,在整个中国化妆品市场份额中,目前仅占1%。”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协会秘书长陈少军表示。
    “日化行业的成本已上升了40%至50%”,广州日化商会秘书长余雪玲告诉记者。
    由于油价不断上涨,本土化妆品行业也同样面临不小的原料成本压力。
    去年大宝曾有过一次5%的价格上调,影响了部分销售。此外,“由于大宝走三级批发市场,按照大宝的说法,假品泛滥几乎达到了1:1”,陈少军称这给了经销商串货、造假很大的空间。
    知情人士称,“发展停滞,成本上升,大宝开始寻求外力的帮助。”
    去年2月27日,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作价23亿元人民币转让其100%股权。
    其中包括支付的股权转让价款不得低于挂牌价,且必须一次性以现金支付。
    对于当时转让原因,大宝方至今没有正面回复。
    不过,此前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文兵曾明确表示,“大宝方面不是卖厂,不会放弃大宝这个品牌。”

    商务部曾多次开听证会论证

    据当时挂牌公告显示,经审计,大宝的资产总额为6.45亿元,净资产为4.59亿元,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76亿元,净利润为4100万元。
    由于大宝挂牌价23亿元是经审计后净资产4.59亿元的5倍,当时曾传出双方对此有争议,致使大宝转让一事未获相关部门的审批通过。“当时,内资企业也想做救世主,可谁也拿不出那23亿。”
    去年3月26日,大宝的挂牌如期撤下。上周,记者得到证实,强生收购大宝的价格为23亿元人民币。
    对于强生是否已支付、何时支付了这23亿元,强生方面表示“对于交易细节不予披露。”
    不过业内人士称,由于1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从1:8变为1:6.9,如果摘牌日强生方就支付了用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现金,那么强生就充分享受了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但收购双方都对交易细节拒绝透露。
    据知情人士透露,强生收购大宝案商务部前后至少召开了4次会议,就民族品牌的延续和发展,是否会构成市场垄断等问题曾请多方专家来论证。
    最终,在强生对外宣布成功收购大宝前的半个月正式“放行”。

    23亿收购款多为员工安置费用

    此前,去年8月底,有关大宝被收购后员工去留的传言颇多,“员工安置”问题成为收购案的焦点之一。
    大宝是北京市先进福利企业,目前近1200人的员工中,有1/3为残疾员工。“大宝有一个特点,残疾员工没有下岗的,这也是大宝发展比较艰难的原因之一。”知情者说。
    在强生宣布成功收购大宝的当天,强生方面就表示收购之后的大宝员工依然是原大宝母公司——北京三露厂的雇员,继续服务于大宝品牌,其作为国有企业员工的权利和福利将被完整保留,而这次收购亦得到了大宝职工代表大会的全票通过。
    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公关经理何焰解释称,“部分服务于大宝品牌的员工将有机会获得在新大宝长期工作的职位,没有获得新公司工作职位或者不接受新公司工作职位的员工将继续作为三露厂的员工,获得三露厂的雇用。”
    近日,记者获得相关细节,“大宝采取劳务输出的方式,3年之内不能解雇员工。如果被解雇,可以回三露厂,继续养着”。陈少军说,“这一点强生作出了很大的承诺,23个亿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安置员工用的。”但具体比例多少,强生没有透露。
    记者注意到,强生在回复特殊员工问题时,曾两次用到“基于信条的承诺”,表示:“对于合格的人必须给予平等的聘用、发展和升迁的机会。”
    据知情人透露,曾在危机时挽救大宝的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斌,“转让交接完成后,将离职高就他处。”但截至记者发稿,大宝的高层并没变化。

    “新大宝”可继续享受税收优惠

    由于大宝的特殊身份———福利企业,一直在国家税收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强生收购大宝以后,大宝由福利企业性质转变为强生(中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公司是否还享有国家的税收优惠?对此强生方面的回复是“我们不对业务细节做披露”。
    8月1日,记者了解到,“新公司依然可享受税收优惠。”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接到强生收购大宝的通知。
    据其介绍,今年1月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按照企业安置的残疾人员工人口减免税收。”对于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的待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该负责人说,“以前的规定是企业内雇用残疾人达到25%,企业所得税全免。”
    大宝品牌能否延续“谁也说不好”
    强生收购大宝后虽然宣布计划并保留大宝品牌,但消费者下意识的第一反应还是“排斥”。
    业内人士称,之前众多事实证明了外资收购国内日化品牌的成功案列太少,“大多数国内民族品牌在收购后不是被外资同类品牌所取代,就是被‘雪藏’,最后淡出人们视野”。
    大宝未来命运如何?相关人士多表示:“现在谁也说不好”。对此,何焰表示:经过此次交易将会使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和大宝变得更加强大。”
    但对于之后准备给大宝多大的推广力度,以及收购后大宝产品是否涨价?强生方面都没有回复。
    业内人士称,大宝缺少的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强生是出于补足产品线的考虑,看好的是大宝的品牌和渠道。“低端化妆品是很容易研发的,但培育一个成熟的终端却很花时间,收购大宝无疑走了捷径。”企业战略专家秦合舫表示。陈少军也认为,强生应是在原有渠道上巩固,然后进行品牌提升,但是否能做好还真不好说。“整合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

    核心提示

    《反垄断法》实施前夕,有着23年品牌历史的本土化妆品企业大宝被外资强生收购,虽然时隔一年半,依然引起外界轩然大波,网上反对和声讨的声音持续不断。中国民族化妆品品牌是否会“全军覆没”?在外资面前,民族化妆品品牌该何去何从?强生收购大宝详情又如何?大宝还能天天见吗? 

    追问:《反垄断法》实施前“放行”遭质疑

    除了对员工安置的疑问,有关部门在《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前夕,批准强生收购大宝成功,也遭到外界质疑。
    众多大宝化妆品使用者认为,强生收购大宝,有避开《反垄断法》之嫌。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律师邱宝昌表示,即便是在《反垄断法》出台之前,外资并购也要经审查并符合《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鼓励企业以依法的形式做大做强。
    对此,陈少军称“很难说谁能构成垄断”。陈少军认为,《反垄断法》一个审查关键就是看是否会影响到国计民生,化妆品是个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不同于凯雷收购徐工,属于国家重工业”。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称,根据法律精神,已通过审批后的企业不会用《反垄断法》再去追诉,“在《反垄断法》实施日前最后的关口放行,虽然有多次听证,但难免让消费者疑惑。”
    对此疑问,王文兵“请记者联系强生方的何焰”,何焰称,“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于7月30日宣布完成收购,此时,该收购已获得了所有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并完成了必要的收购程序。” 

    对话:“应抛弃民族情绪看待收购”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少军称民族化妆品企业没有“全军覆没” 

    8月1日,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少军,就强生收购大宝引起的外资和民族化妆品品牌竞争,以及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等问题接受采访时表示,民族化妆品企业不会消亡反而正在发展壮大。
    新京报:化妆品行业频频出现外资收购民族企业,是否会构成垄断?
    陈少军:化妆品行业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看待收购不要太民族情绪,这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如果本土收购本土,可能大家什么意见都没有。目前的格局是外资企业占据高端和中端,民族企业占据底端和部分中端,两大阵营正处于一个交织的阶段,很难说谁能构成垄断。
    新京报:中国自己的化妆品品牌为什么“活”不长久?
    陈少军:化妆品行业品牌定位有一个特点,高端往底端走容易,低端往高端走难。目前,外资企业开始全面向国内低端市场渗透,而民族企业一直定位在低端,造成了利润空间狭窄。此外,民族产品的品牌效应较弱也是原因之一。
    新京报:大宝被“吞”,大家担心民族化妆品企业会不会陆续消亡?
    陈少军:化妆品行业的集中度正在提高。事实上,从绝对销售量上来说,民族品牌市场占有率并不低,主要占据着农村市场、二三线城市和普通消费者,而外资品牌主要是占据着中等以上城市、中等收入人群。
    新京报:现在还有哪些民族化妆品品牌?
    陈少军:中国化妆品名牌中7个被收购了大宝和丝宝2个,现在还有隆力奇、美加净、雅倩、丁家宜等。沐浴露中国名牌又评出了7个,包括六神、索芙特、滋采、澳雪、蒂花之秀和澳宝,都是规模比较大的,绝没有“全军覆没”。
    新京报:它们遇到瓶颈,寻求外资帮助会成为趋势吗?
    陈少军:目前来看,各有各的路,上海家化就“借船下海”,有的就在一个地区内发展。化妆品行业突显的是品牌效应,而本土企业在品牌效应这点上要花的时间更长。竞争、僵持、发展只是一个阶段,过程中肯定有死有伤。 

    观察:争霸化妆品“战国时代”  
     
    又一个民族化妆品企业被外资收购,这一次是有着23年品牌历史的大宝。
    曾经沸沸扬扬的收购事件,时隔一年半后,其结果并没出人意料,却依然引起轩然大波,网上反对和声讨的声音持续不断,担忧又一个民族品牌被用“购买”的方式悄然“暗杀”。
    的确,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引入竞争,我们在很多方面做了很多让步,外资企业进入先是与民族企业采取合资的方式,等站稳脚跟后就挤掉民族企业,“雪藏”导致一些品牌淡出人们视野。
    现如今内外资化妆品企业竞争摆在同一平台,国家政策做出了调整,内外资税前列支都是15%。而事实上,本土化妆品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中国的化妆品行业正处于“战国时代”。
    战国征战中促进了商业、交通、军事以及文化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全国4000多家化妆品企业,广州占1600多家,每年会有公司倒闭,也会有新品牌诞生。
    也许,大宝今天的“外嫁”只是暂时的不得已而为之。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