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海尔斯中国全面叫停 洋保健品也得规矩念经

  • 作者:李松 唐卫
  • 来源:中国食品报
  • 2014-09-06 09:25

  9月中旬以来,在保健品行业当中最为抢眼的新闻就是“纽海尔斯”系列保健品受到查处。随着卫生部的一纸《关于立即组织查处纽海尔斯(NU-HEALTH)的紧急通知》,这个曾在消费者当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进口系列保健品转瞬之间不仅名声扫地,而且被彻底封杀。
  “纽海尔斯”被查处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次行动对进口保健食品将产生什么影响,企业和消费者又应该怎样对待进口保健品?日前,记者就这些话题进行了采访。

  全面查处:纽海尔斯彻底叫停

  最先查处纽海尔斯产品的是北京市,在9月10日,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首先对61种纽海尔斯产品进行了查处。随后,四川、河南、广东等省市纷纷施以重拳,将这个品牌彻底地清出了市场。
  此次对于纽海尔斯产品的整治是近年来最严厉的一次,记者在北京一家经销保健品商店了解到,不久前纽海尔斯还占据着这个商店的一个主要专柜,在9月12日就被全部撤下货架。一位曾使用过纽海尔斯产品的消费者对记者说,他已经订好的纽海尔斯产品被商家通知停止供货。
  记者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输入“纽海尔斯”字样之后,网页上出现了上千个购物网址的标题,但是记者打开一些网址,却发现有关纽海尔斯的条目中的内容都已经被删除。据报道,在四川等地,卫生监督部门对一些经销纽海尔斯产品的商店都进行了两次以上的反复核查。
  一位保健食品经销商告诉记者,这次大规模查处进口保健品,是以往没有过的事情。一位消费者也对记者说,以前只知道保健品有很多夸大宣传等违规现象,似乎这次媒体对纽海尔斯曝光力度很大,他由此了解到政府部门对于非法保健品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依法行事:外来和尚得规规矩矩念经

  按照卫生部的解释,61种纽海尔斯系列“保健食品”存在违法行为:1.部分产品擅自添加禁止加入的育亨宾、睾丸提取物、羊胎素、麻黄等非食物成分;2.部分产品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3.部分产品冒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签上标注的品名与批准内容不符;4.部分产品未获卫生部保健食品的批准并擅自在产品包装瓶标签上、产品说明书中宣传“抗癌,提高免疫力,增强肾功能,减少肾水肿,减轻眼睛红肿,改善皮肤色泽,增长智力,预防龋齿,美容养颜,改善性功能,丰胸、防治艾滋病”等功效宣传。
  一位国外保健品经销商向记者介绍说,纽海尔斯市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产品。它主要采取低价位营销方式。他举例道,一瓶鱼油只卖几十元,而一条三文鱼是多少钱?一条三文鱼又可以提取多少鱼油?由此可以想象这瓶几十元的“鱼油”有效含量是多少。这种低价位的保健品确实赢得了一些消费者赏识,但是同时也降低了保健品的品质。
  此外,纽海尔斯也存在着一个保健食品一个批号多项产品使用的问题,一位曾接触过纽海尔斯的广告商告诉记者,纽海尔斯进行广告审批的做法是列出一堆批号,再列出一堆产品名称,作为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真伪。
  事实上,纽海尔斯现象只是为数不少的进口保健品违规行为的一个缩影。记者在市场上曾发现从美国原装进口的某种保健食品,在中文说明中做了这样的“药用宣传”:该品牌天然大蒜精油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感冒”;该品牌小麦胚芽天然维生素E可“预防乳腺癌、直肠癌、心血管疾病”等。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些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的“洋保健食品”,其包装上印有中英文对照说明,中英文两种说明均未对产品进行“药用宣传”,但生产厂家却另行印制了产品药用功能手册,销售人员人手一份,每有顾客前来,他们便打开手册,详细介绍其产品可以治疗哪一种疾病。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办公室主任徐华烽对记者说,按照《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口保健品无论是多么知名的品牌,都要经过国内检验和审批,获得“卫食健进字”批号,并和国产保健品一样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管。事实上有很多进口保健品存在着没有批号就上市、宣传等违规操作的问题,只不过进口保健品多采取低调营销的策略,而且同国内保健品相比数量不是很多,人们没有对其特别关注罢了。徐华烽向记者揭示道,有一部分进口保健品实际上就是在国外注册一个产品,再拿回来打着洋招牌欺骗中国消费者。他认为,保健品应该遵守现行的法规政策,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外国的都一样。

  透视问题:洋品牌戳中国内保健品行业软肋

  近年来,“洋保健食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销量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至今已有近400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得我国卫生部的批准,25项产品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方式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仅2002年上半年就有33家进口保健品取得“卫食健进字”批号。
  与国内很多产品的广告轰炸战略不同,这些进口保健品多采用渗透式销售方法,以终端产品来争取稳定的客户。本土保健品由于有过在各大药店销售的历史,因此打上了很强烈的“药用”烙印。但“洋保健食品”一开始就以食品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市场主要通过专卖店和超市专柜销售,显然和药品的“形象”相去甚远。同时,“洋保健食品”在中文标签上大做文章,添加了许多在英文说明中并未出现的“药用宣传”,这种变相的夸大宣传宣传具有更加隐蔽的特性,也更加能够刺激人们的购买欲。
  中国保健品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标准滞后,洋字号保健品毫无例外地钻了这个空子。曾经代理过多种进口保健品的经销商李杰向记者介绍说,国外的保健品基本上是两大类,一是复合配方的营养素补充剂,一种是洋草药。因为国外实行的是备案制,这些产品都被当作营养食品在普通商店里销售。而这些产品要进入中国要经过审批,只要报批了,通过检测了,被专家认可了,就可以带上“保健食品”蓝帽子。但事实上我国对保健食品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比如维生素产品,含量多少可以称为保健食品,含量多少可以称作营养食品,都没有标准;有关营养补充剂的理化指标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再比如以大蒜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目前国内最起码批了6种功能的产品,而按照规定一个产品最多不能超过两项功能。于是,很多进口的劣质产品利用中国保健食品标准化的空白,做违规的事,而国内查处的依据是举报和文件,而不是标准。
  监管的缺陷,也是不法洋产品生存的空间。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国外保健品,很多人看重的是它带来的资本,而不是产品的本质。而且目前国内保健品自身还存在着诚信缺乏等问题,国内产品市场不规范,自然会招来洋产品滋生弊端。

  规范市场:正确看待进口保健品的发展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秘书长贾亚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对于进口的保健品,应该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首先是不能迷信,国外产品虽然普遍品质较高,但也存在不少违规违法的行为,在保健品这个大概念中以及中国保健品市场这个大环境下,洋字号产品的优势和问题与国内产品没有本质区别。其次,外国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单一、明确,且大部分是营养素补充剂,进入中国市场后,势必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但是应该看到,国外企业进入我国保健品市场后,表面上按兵不动,实际上正在潜心市场调研,待站稳脚跟后,必然会按照他们的想法重新制定中国保健品市场规则和标准。而一旦他们控制了保健品行业的各种标准,以中医理论和中草药为原料的中国保健食品及其生产企业将不得不向国外行业标准俯首称臣。
  据悉,眼下还有100多种“洋保健食品”在卫生部等待批号,这100多种尚未获得“准入”的“洋保健食品”有一部分处于观望状态,但也有一部分提前流入了中国市场。洋保健产品以集团的方式整体进入中国市场,已是为期不远了。
  贾亚光认为,东西方“保健”和“保健品”概念的差异使其产品各具特色。因此,中国保健品行业的法规、标准和发展战略决不能完全照搬西方,而要植根于祖国传统医学土壤之中合理地加以定位,沿着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稳步发展。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