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山野味”让人难乐

  • 作者:付子昂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10-13 14:16


  上图为青城山附近的个别农家乐销售的一种名为野生山蜜草的植物。

  下图为在农家乐餐厅销售的晒干野菜。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食药监局加强旅游景区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特别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严禁餐饮服务单位加工制作来源不明的野蘑菇、野菜、野果等,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然而在旅游景点,记者发现特色山野菜的生意却如火如荼。

  自采山野菜成农家乐主打牌

  10月1~7日,记者在天津市蓟县盘山、四川省青城山等景区调查发现,这些景区附近的农家乐存在销售野菜、现杀活禽等现象。记者看到青城山镇的一家农家乐店内竟然有10余种野菜提供,其中名为“野芹菜”的品种跟有毒的毒芹极其相似。食品安全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很多野菜很难分辨有毒无毒,采野菜的农户仅凭经验判断是否安全,一旦误用误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0月1日中午,四川省青城山镇上的多家农家乐老板站在街边招揽生意。在他们身旁,巨大的招牌上写着各种特色菜品,其中“青城野菜”作为店家极力推荐的菜品,被写在了显眼的位置。

  “我们店有10多种野菜,好多都是自己上山采的,绝对无公害。”青城山镇青正街的一家农家乐老板杨女士向记者推荐说,“这是野凤尾、竹叶菜、西山红笋、鹅脚板……”至于野菜的来源,杨女士称有的是自己上山采的,更多的则是从农贸市场以及农户处购买。

  下午1点多,记者在青城山镇农贸市场发现,有一家路边摊在向过往行人兜售野菜。种类也只有鹅脚板、野凤尾和野芹菜三种,“都是两元钱一把,其他人都卖完走了。”该商贩说,遇到野菜出来的季节,她和家人每天会采六七十斤,一些卖给农家乐、酒店,剩下的就到市场上来卖。

  记者来到杨女士开的农家乐,只见该农家乐墙上用毛笔写满特色菜品名称和价格,其中单点野菜大多为18元一份,在这10余种野菜中,西山红笋价格最高:20元一份。西山红笋比成人拇指略大,浑身呈暗红色,厨师将其切成细片后,加上葱姜蒜用油爆炒,一份西山红笋就算烹制成功。杨女士说,她们这家店,就数西山红笋和马齿苋烘蛋这两个菜点的人多,一遇到周末,每天要卖出十份左右。“有的人喜欢用它做泡菜,腌一下就吃,但我们都要炒熟了吃,因为有人反映那种吃法会发生过敏。”

  记者调查走访后,对这10余种野菜逐一进行了查阅。其中,在网上公开的资料中,农家售卖的野凤尾、西山红笋等难觅踪迹,“百度”也并未收录这些野菜的名字。摊贩向记者推销了一种名为“野芹菜”的野菜,带回成都后记者发现,“野芹菜”在外观上和一种名为“毒芹”的非常相似,且“毒芹”别名也作“野芹菜”。

  资料显示,毒芹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全草有毒,吃后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四肢麻痹,严重可致人死亡。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资源与种植研究所副所长方清茂说:“有很多品种的草本植物都长得和这类野芹菜相像。”正是这种原因,可能导致上山采野菜的农户难辨真假,从而使人误食。”

  卫生与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10月6日,天津市蓟县盘山附近天地农庄的客人多到让老板娘王瑾讨饶,“简直有些‘人满为患’的感觉。既要安排客人吃饭,还要安排不断涌进来的游客车辆,老余都当上‘交警’了”王瑾坦言。老板余建新一边指挥着车辆,一边向客人们解释说:“现在可没饭吃,得等啊。”即便如此,客人们倒是满不在乎,还亲自动手整理起前一拨客人吃剩下的碗筷,“他们自己洗碗自己端菜,还表扬我们家制作的农家菜味道好呢。”王瑾说。记者看到这家农家乐6个包厢翻了3次桌,还在露天的阳台上摆上好几桌,当天中午接待了300多人,加上晚上,一天该农庄就接待了500多人。

  由于天地农庄的游客太多,于是记者来到临近盘山的另一家农家院看到,该农家院的大厅里摆了近10张桌子,还有3间用稻草围起来的包房,该农家院的规模在当地来说也不小。在用餐前记者顺便参观了该农家院后厨,结果让人很失望。该农家院后厨与厕所仅一墙之隔,临时性搭建的厨房又黑又潮,到处都是污渍,餐具零星地散放在地上,一只被该农家院老板称为贝贝的小狗正在舔带有残羹的剩饭盆。厨房上面的佐料瓶都是用消费者喝过的饮料瓶盛放的,几个瓶子之间还放着一双小孩的旧鞋,老板说自家的小孩尿在鞋上了,放在炉子上烘干得快。记者打开放在厨房一角的冷冻柜,只见熟猪蹄、生菜和农家自制肉皮冻混放在一起。

  “这嫩肉粉的包装上怎么连生产企业都没有?”记者问道。在一个脏兮兮的塑料瓶上,记者只能模糊地看到“嫩肉粉”几个字,而且该塑料瓶包装上没有生产地址和联系电话,这显然是“三无”食品添加剂。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发现,不少游客喜欢自己去山上采摘各种野菜和山上生长的各种药材,购买山上农家兜售的各种山鸡、野鸟等野味,在山脚农家乐用餐的食客要求店老板现场宰杀、烹饪猪、羊、鸭等畜禽,这些“山货”和现杀畜禽的食品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未经人工“驯化”野菜毒性难判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山上的野菜虽好,但不要食用。”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研究员向妮娟说,每年关于消费者误食野菜,尤其是野蘑菇后致病甚至是致死的新闻特别多。

  在民间,有不少人认为野菜营养丰富,而且是绿色无污染。向妮娟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很多野菜的营养成分尚未明确,加之很多野菜和有毒性的野草难以区分(而野蘑菇就更难),“养生不到,反而中毒,得不偿失。”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曾必荣一生都与蔬菜打交道,他说,与野菜相比,我们食用的蔬菜经过人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种植培育,食用安全是完全得到保障的。但生长于荒郊野外的野菜,没有经过人工“驯化”,很多成分未知。“因此,我建议不要食用。”

  据他介绍,由于成分不确定,经常发生野菜一次性食入过多而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而且脾胃虚弱者食用极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另外部分野菜内还含有一些导致过敏的物质,特殊体质的人吃了易引起过敏反应。再加上为了防虫,部分景区、公园还会给植物喷洒杀虫药。因此误食还会中毒。

  “如今我们的食品已经非常丰富,不需要食用野菜来摄取独特的营养。”向妮娟提醒广大消费者。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农家乐也发生过不少食品安全事件,向妮娟认为,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不可怕,可怕的是农家乐经营者没有引以为戒;一些消费者为了节省出游成本,选择那些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营业性证照的农家乐。

  促进旅游饮食业健康发展

  “由于一些旅游餐饮经营者存有‘一锤子买卖’的经商理念,所以作为游客,在旅游景区里或景区附近消费时最好货比三家,避免吃哑巴亏,此外,在景区附近农家乐用餐要注意食品安全。找当地人生活的地方,去当地人常去的饭店吃饭,一般会可靠一些。”资深驴友“芭提雅”向人们介绍他的经验时说。

  网友“石林”说,根据他的经验,国内游时,在景区附近吃饭选择洋快餐,是一个省心又安全的办法。“我主张平常尽量不吃洋快餐,无论从营养还是口感,我认为它是垃圾食品。但是,在旅游景区,哪怕它是垃圾食品,也比当地餐饮——从质量、卫生和服务、价格等方面要放心一些。”“石林”认为,旅游要的是兴致和心情,洋快餐尽管不能给用餐助兴、增加趣味,但绝不会倒胃口,不会败兴,不会让你生气。

  网友“冬凉”说,出游时只要用心,不仅在吃饭中不会挨宰,还会经常有意外收获。“旅途中,边走边发现美食其实也是一种乐趣。”“冬凉”介绍,前不久他和一帮驴友去沁阳的神农山,到了中午吃饭时,大家一路寻找美食,在沁阳市中心的岗楼西边,找到一家“豆豌炒鸭”农家乐小店。“踏入小餐馆的一瞬间,有家的感觉,干净、整洁。”据说老板岳母乃四川人,其特色菜“豆豌炒鸭”经过改良,既保留了川菜的香味还有豫菜的味道。吃到口中嫩滑爽口,香味四溢,完全将鸭的土味与腥味去除。“五个人一份炒鸭、四个凉菜、几瓶啤酒,加上主食,消费不到百元,经济实惠,我们很有成就感。”

  “农家乐食品加工生产和经营者要把好原料采购关,做好自产禽畜肉、蛋、鱼等富含蛋白质食品的冷藏工作,防止这些食物腐败变质;自制熟肉制品在拼盘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生熟食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从业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规范操作习惯等。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确保游客饮食安全。”向妮娟说。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由于我国农家乐起步晚、分布散,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亟须对其加强监管,促进农家乐市场有序和健康发展。例如,可以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由政府主导统一对乡村旅游进行规划、设计,引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改善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农家乐业主应自发组织起来,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并采取整合营销策略。政府对“农家乐”实行分级管理,给予相应的税收及扶持政策,并强化对其餐饮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广大游客饮食安全。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