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要用好抗凝药

  • 作者:陆旅星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10-29 22:54

  今年的10月13日是首个“世界血栓日”。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即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于1868年由德国的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Virchow)率先提出,因此,“世界血栓日”就定在他的生日——10月13日这一天,以引起大家对血栓尤其是静脉血栓的重视。10月10日,作为首个“世界血栓日”的预热,以“工作、生活、动起来”为主题的2014世界血栓日宣传活动在人民日报综合楼隆重启动。活动邀请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王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心主任荆志成等数位国内血液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会,普及心血管健康知识,引导大家防治血栓。

   静脉血栓危害隐蔽

  王辰介绍,作为全球前三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高,但十分隐匿,很多人直至去世都没得到明确诊治,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大多数人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有一定认识,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实际它也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常见血管疾病。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会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一旦深静脉血栓没有得到及时预防和处理,就会逐渐发展,并迁移至肺部,形成有潜在致命威胁的肺栓塞(PE)。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属于同一疾病病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阮长耿指出:“静脉血栓可以表现为深静脉血栓,也可以表现为肺血栓,他们的发病机理是一样的。目前无论是公众还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对血栓的危害、风险、症状和预防措施的认知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他表示,为了普及血栓知识,今年国际血栓日与止血学会特将10月13日设立为“世界血栓日”,意在号召世界各国相关团体团结起来对抗“沉默的杀手”——血栓。

  资料显示,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低。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患病率还在逐年上升。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因此死亡,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过去静脉血栓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少见疾病,但进入21世纪后国内静脉血栓诊断病例数迅速增加。全国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协作组对肺栓塞发病及诊治情况所做的调查发现,各医院诊断病例数近年呈10~30倍增加。骨科住院患者DVT总体发生率为25.5%~50%。重症监护病房、慢阻肺、肺癌、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达10%~30%。这些数据表明,静脉血栓在我国绝非低发。这一数字变化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临床医生提高了对静脉血栓的诊断意识和诊治水平,降低了漏诊率和误诊率。由此可见病死率出现下降与重视程度的提高和规范诊治有关。

   提高认识用好抗凝药

  在启动仪式上,阮长耿和王辰共同发出倡议,希望政策制订者、媒体、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团体共同努力,提高公众的认知,促进血栓疾病的规范诊治,并通过加强研究以及多学科合作,全方位推动我国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事业,最大程度上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和社会负担,最终使患者及家属获益。

  王辰表示:“我们国家正在努力提高全社会和医学界对静脉血栓的认识,深化其研究,这是我们过去阶段在医疗上取得的很大成绩,也对老百姓的健康有巨大的贡献。”他说,在过去几年,各家医院里面静脉血栓诊断率有所提高,这是医学界取得的成功。但是单纯的依靠医学界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家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日常生活中要有对于疾病的意识,比如胸痛,尤其是不明原因的胸痛,一定不能光想到心脏的问题,而是要联想到静脉血栓的问题。

  阮长耿说,强调预防就要提到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遗传因素。人体内凝血跟抗凝是平衡的,一旦抗凝的蛋白,比如抗凝血酶3缺乏,还有蛋白C、蛋白S这些体内最主要的抗凝因素缺乏更容易引发血栓;除此之外还有纤溶性和血流淤滞。

  另外是疾病因素。阮长耿他指出,肥胖、尿毒症等患者的高凝状态更多。高凝状态包括不动、手术和肿瘤,因为肿瘤里面也释放一些类似凝血酶的活性。

  据王辰介绍,血栓的防治根据危险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分级预防措施,危险因素低的采取一般性预防措施,危险因素高的要采取包括使用抗凝药和机械性方法并用的预防措施。

  抗凝药是目前最主要的血栓防治药物。但因为抗凝药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对医生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抗凝治疗在我国一直不太理想。荆志成分析说:“用药过程中控制率低是重要原因。过去的手段很局限,出现血栓大家都知道吃华法林,而中国人喜欢吃蔬菜,蔬菜对华法林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使用情况非常复杂,这也使患者不容易长期坚持规范地使用华法林。但是静脉血栓患者需要长期的抗凝,因为这个疾病非常容易复发,而且复发造成肺栓塞的结果比第一次发生肺栓塞更严重,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工作、生活、动起来

  作为首个“世界血栓日”的主题,“工作、生活、动起来”不仅直观明了,也让每个人对于静脉血栓防治有了更实际的思考。是不是防治静脉血栓一定要去医院,一定要找医生,一定要吃药呢?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

  王陇德说:“如果我们能把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带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远离血栓性疾病并不是一个难题。动起来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许许多多的健康问题。”他强调,长时间不运动和肥胖也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一定要摒弃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素养。“中国人需要进行一场行为革命和膳食革命,在防治血栓性疾病方面这两种革命同样重要。”王陇德呼吁。

  王辰呼吁:“所谓‘工作、生活、动起来’,就是工作生活中要活动,不活动、卧床、静坐等等,都是造成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

  阮长耿也指出,静脉血栓早期症状都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避免的。他说:“对静脉血栓形成有概念以后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动起来,改善生活方式,一定不能久坐。”他强调,现在好多人专注于电脑游戏或者网络,经常久坐不动,而这是非常有害的一种行为。坐着不动,每90分钟,静脉血栓的患病率就会增加1倍。另外,长期住院也会导致2/3以上的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所以“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本报记者 陆旅星)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