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研铸就中药安全之门——记中检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

  • 作者:朱国旺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07-27 15:13

  “药者,毒物也”。药既可以救人于急难,也可害人于无形。翻开浩瀚古籍,追溯先辈们几千年来治病救人的历史,可以看到其中有无数个故事、传奇、经验、告诫……但有一条脉络,自古传承至今始终清晰如新,医者、药者始终坚守不渝,那就是对药的恭敬和畏惧。正是这种恭敬和畏惧,让无数人成为药品质量的守护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马双成所长就是其中一位。

   求证真药,假药无所遁形

  “真药还需要证明?”在这个一切都需要证明的年代,这个问题并不滑稽。真药与假药在几千年的药物发展史上就从来没有独自存在过。特别是现在,造假者借助科技的力量,用尽各种伎俩造假掺假,传统的看、闻、摸、嗅等方法已难以甄别。这就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假药充斥市场,一方面驱逐良药,扰乱市场;另一方面,给百姓用药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科技能让造假者肆意妄为,也同样能将其埋葬。

  只要证明真药是真药,与它不一致的就可能是假药。马双成多年来做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如何证明真药是真药。

  他从阿胶入手。

  由于具有多种保健功效,阿胶很受我国百姓的喜欢,价格也扶摇直上。高额的利润吸引着造假者贪婪的心,一时间,市场上真假阿胶混杂。“老百姓痛恨的不是价格贵,而是买不到真的。”马双成告诉记者,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真假阿胶的甄别一度非常困难,监管者面临很大压力。

  为攻克这一难题,马双成带领团队,投入到这一研究中。

  很多人想到用基因检测作为检测手段,因为阿胶是动物制品,通过测定相关基因进行鉴别是一种在理论上可行的思路。可实践并不可行,当阿胶加热到几百度时,检测基因就起不了作用。

  还得另想办法。关键是要寻找到阿胶有特征性的物质。

  这一寻找花了马双成团队3年时间。3年后他们找到了这一物质,就是阿胶中的蛋白质的一段多肽片段,是从几万个片段里面找到的一段最有特征的片段,为阿胶特有。

  这一发现让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黄明胶、新阿胶等胶类药材市场干净了很多。“从此后他们不敢放肆造假了,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检测的办法。”马双成自豪地说。

  这一成就也让马双成对动物药的研究越来越有兴趣。其后,角类药材如羚羊角(粉)、水牛角、山羊角等,胆汁类药材如猪胆粉、牛胆粉、羊胆粉、蛇胆汁等,蛇类药材如金钱白花蛇、守宫(壁虎)等,珍珠类药材如珍珠母、珍珠粉、珍珠层粉等,还有鹿茸、水蛭等这类以前不好鉴别的动物来源的药物也都相继有了检测技术和方法。

  真药终于能被证实是真的了。

  制定标准,保障中药安全

  中药在我国民众的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要求的提高和资讯的迅猛发达,人们的目光除了关注它的疗效外,更被其不良事件所震动。龙胆泻肝丸不良反应事件、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等,打击了人们对中药使用的信心。中药到底安不安全?人们在质疑。

  “部分中药存在的毒性是其本身的一种属性,如川乌、草乌、马钱子、千金子、雪上一枝蒿等28种毒性药材。对这些有毒中药材毒性成分的检测与控制是减少其危害的不可缺少的一环。”马双成说,在过去,这方面的标准很低,有的甚至没有标准。从2005年开始至今,他们主持完成了14种毒性药材或有毒药材以及含有这些药材中成药标准的提高工作,这些标准已经被收入《中国药典》之中。马双成说,通过制定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就等于有了一把尺子,可以将不合格的中成药阻挡于外。

  一些中药除了本身就有毒性外,还有很多中药材存在掺伪、染色、增重问题。由于中药种植养殖环节标准化、规范化落实不到位,或有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不当利益滥用农药化肥,造成有害物质残留。在流通环节,违法染色、掺杂使假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一些中药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二氧化硫、黄曲霉素等超标,影响中药材质量安全,危害公众健康。

  据马双成介绍,他对中药中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的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90年以前,从中成药出口的实际要求出发,我国开始了重金属检测系统研究工作。但当时,检测方法都相对简单,从“十一五”开始,马双成带领团队,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中药有害残留物检测技术标准平台研究”,建立了近300种中药农药残留、19种重金属残留、真菌毒素残留、二氧化硫残留、色素残留、辐照、掺伪染色等检测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完成了200种常用中药相关项目的普查工作,汇总数据30余万个,初步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首次对中药中主要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进行了评估。

  马双成说,中药种植应合理使用农药,目前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检出的农药种类也较为复杂。从检出的农药种类分析,大部分有机氯类农药虽然早已被淘汰,但由于在土壤、水系中长期残留,在中药材中检出率也仍然最高。这与大部分农产品的情况基本一致,但从残留量来看,基本处于极低的水平,风险较小。从中药材种类来看,花及果实类药材检出率较高,如金银花、菊花、陈皮等,部分多年生根及根茎类药材农药污染情况也较严重,如人参、三七等。

  个别药材中残留的真菌毒素也是目前影响中药安全性的重要的外源性污染物。特别是黄曲霉毒素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马双成团队研究首次发现,莲子、使君子、柏子仁、槟榔等药材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极具风险。

  马双成说,二氧化硫虽然毒性并不是很大,但会使药材成分发生改变,各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有的成分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成分。马双成带领团队对二氧化硫残留限度及检测方法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收录进《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中。在山药、牛膝等10种药材及其饮片品种项上增加“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查项目,限度为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ppm。

  超剂量辐照灭菌现在非常普遍,可能导致药材成分、物质基础发生改变。但以前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马双成带领团队进行研究,现在已经可以对此定性检测。马双成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他们将研究如何对辐照进行定量检测。

  在我国,成药里加入如日落黄、柠檬黄等色素已有一段历史。但以前缺乏检测方法,只能靠经验来判断。马双成带领团队,从“十一五”开始建立了近30种常用色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数据库。

  目前只有我国对中药注射剂重金属残留进行了限量标准研究,而国际上只有口服中药的重金属残留物标准。为了制定限量标准,马双成团队首先对常见的两种残留重金属铅和镉进行研究,通过对动物口服和注射进行致死量研究,探索到用于人体的安全标准,此后,还对锌、汞、铜进行了类似研究。这些具有我国特色的标准也被收到2010版《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中,是评价中药注射剂重金属残留是否安全的重要标准。

  此外,马双成还主持完成了莪术油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6种常用注射剂的安全标准的提高,使这些药品能够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马双成说,从“九五”“十五”起步,到“十一五”“十二五”起飞,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研究将不会停息。他们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就,目标是建立中药安全生产规范、中药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平台和中药中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体系的“三位一体”的中药质量安全监控技术体系——从规范种植开始,推动中药生产、监管主要环节技术规范与国际接轨,填补一系列标准空白。马双成表示,当前,我国中药质量检测实验室仪器配备和检测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中药材种植和加工过程尚缺乏生产规范,如农药登记基本为空白,农药化肥的使用全凭经验,中药加工过程中过量硫熏、超剂量辐照较为常见,中药材贮藏条件及贮藏期的确定没有科学依据等。因此,建立“生产规范-检测平台-风险评估”三位一体的中药质量安全体系极为重要。

   在先哲们的眼中,药如神明,不能有半点不敬。这种对待制药、用药精益求精的精神薪火相传,延续至今。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在坚守这种精神,守护着这盏明 灯,为公众的用药安全而努力探索,用科学的力量诠释着真与假、良与莠的不同本质。马双成就是这样一位明灯守护者。

   技术支撑  发挥关键作用

   今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开展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工作。银杏叶类药品主要包括中药和化学药两部分,中药类品种涉及几乎所有中药剂型,但银杏叶片、 胶囊占有市场多数份额;化学药品主要包括银杏达莫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银杏蜜环口服溶液3种。中药及化学药都既涉及单方制剂,又有复方制剂。

   在此次专项治理中,食药检系统的技术支撑发挥了关键作用。据马双成介绍,中检院接到问题报告后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在北京市场收集了20余批样品,建立检 测方法,发现了游离黄酮苷元含量异常的特点,锁定重点怀疑的企业和样品批次,拟定了现场快速试验方法,并在随后的飞行检查中广泛使用,起到了“撕开口子、 抓住证据”的作用,受到国家总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建立的补充检验方法并没有采用复杂的检测技术,而是依照监督检查获得的证据,以及对 可能的非法添加情况进行分析,以现有药典方法的成熟技术为依托,检测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当采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提取工艺时,黄酮醇苷会部分水解 造成游离黄酮醇苷元增加,若不法企业直接添加槲皮素、山柰素,该法同样可以检测出样品的异常。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性好。国家总局发布补充检验方法后,全 国生产企业、检验检测机构都广泛应用,部分省(市)食药检所抽检复核结果与企业自检结果一致,也说明该方法的可靠。

  马双成说,正是由 于银杏叶药品标准存在缺陷,才使不法分子抓到了空子。近十年来,银杏叶药品标准不断提升,不法分子的造假手段随着标准的变化也不断翻新,这已成为当前药品 标准研究和药品监管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此外,针对中药提取物的监管体系也亟待完善。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提取物是我国制药行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极为迅 速,已具有相当规模。目前,我国植物提取物生产行业乱象丛生,监管缺位,造假盛行。但同时,国内外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植物提取物是现代植物药工业发展的 必然方向,有助于保证中药、天然药物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马双成表示,银杏叶药品事件也给食药检系统敲响警钟。银杏叶市场庞大,提取潜 规则长期存在,但为什么多年来的评价性抽验无论国家级或各省级都未真正涉及银杏叶药品?银杏叶提取物甚至药材出口已经举步维艰,但国内市场在潜规则支撑下 仍然表面红红火火?“我们必须看到,此次专项检查虽然打破了行业潜规则,但是对行业的打击是深重的,教训是深刻的。”马双成说。

   标准物质  我国独占鳌头

  “美国控制着化学药品标准物质,英国控制着药品杂质标准物质,而中药标准物质,我们是老大。我们要争取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中药标准物质合作中心或者中药质量安全检定合作中心。”马双成说这番话时充满豪情。

  支撑这番豪言壮语的,是艰苦的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就。

   药品标准物质是国家药品标准中定性鉴别及定量测定必不可少的实物对照。中检院是药品标准物质的研究、制备、标定、供应单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和生物制 品等。马双成从2002年开始从事中药药品标准物质工作,包括中药化学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等,其中中药化学对照品已从当时的200多种增加到现 在的650多种。这一成绩也吸引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人员的注意,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美国药典委员会(USP)等纷纷前来学习取经,并与美 国国家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马双成说,标准物质非常重要,它是衡量药品质量的尺子,通过与标准物质对照,可以对检测品 定性,看里面有没有这些中药成分。而标准物质的获得是非常困难的,有的标准物质从100多千克的药材中只能提取到1~2克,很多标准物质都是从上吨的药材 中取纯获得的。这些标准物质都将出现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

  标准物质有的比黄金还珍贵,用这样的标准物质检测自然成本很高。 为了降低检测成本,马双成带领团队对中药标准物质替代测定法做了研究。对成本较高、不稳定的,或者毒性较大的标准物质,一种是使用化学单体替代,另一种是 使用对照提取物替代。“将标准物质进行数字化,建立大型的数据库和图谱库,是将来的发展方向。”马双成说。

  马双成对中医药充满热爱。 他认为,中药是祖国的瑰宝,要想办法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中药、了解中药。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中药标本馆——把静态的中药标本转 化为一幅幅动态的图像,配合文字、数据描述,让参观者从这个平台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各种中药,包括植物、种子等。马双成说:“这在技术上并不太难, 关键是需要较多的资金和人才。”

  令马双成感到为难的除了经费和人才,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实验室空间。记者对此也有直观感 受。走进中药民族药检定所办公楼,记者发现各个实验室都堆满了各种仪器设备,连走廊也不例外,狭窄的地方两个人并排走路都困难。马双成的10多平方米的办 公室还是他的会客厅,办公桌、书柜、茶几等挤在一起,十分局促。马双成说,研究空间太小,很多研究想做却没地方可以放仪器。

  然而,这些困难阻挡不住马双成前进的步伐。他说:“只要我们的工作有点进步,中药的安全性就会有提高。国际上越来越接受植物药,别的国家在植物药方面也在研究、发展。与他们竞争,我们需要有技术支撑,我一定要多做些工作。”

相关链接

   马双成主要从事中药检定、药品安全标准制定、药品标准物质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14种毒性药材和6种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内源性有毒有害成分的检测限量标 准研究、中药注射剂检测技术体系研究以及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检测技术标准平台的建立,研制国家药品标准78项,制定了中药注射剂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 测方法和残留限量标准,为国际首创,已收入《中国药典》2010年版增补本中,为我国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解决了一批当前药品检验急需的技 术问题。起草了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技术规范,增加了中药对照物质的品种数量,同时提高了质量,并解决了100多种疑难品种的制备难点问题,为药品研发和药品 监督检验提供了物质保障。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技术、方法和安全性指标检测方法,为保健食品标准的制定和市场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 撑。

  因在中药检验检测和中药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马双成于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杰出青 年学者奖(中药奖)、2012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食品药品检测突出成就奖。2013年获第十四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简称“吴杨奖”)。他带领 的“中药质量与安全标准研究创新团队”,被评为国家科技部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他入选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名单,并 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