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与着凉、受潮有关吗?

  • 作者:吴若琪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5-27 14:33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当天气变化或遇冷时,周身关节感觉酸痛或疼痛就是风湿病;一些人不恰当地将风湿病分为“风湿”和“类风湿”两种;一些人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后,遇到不专业的医生或游医,被随意地诊断为“类风湿”,导致误诊误治;还有些患者长期求治于江湖医生,不去正规医院就诊,结果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机会,不仅人财两空,而且对治疗也丧失了信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任立敏对这一系列现象分析指出,现代西医的“风湿”二字虽然取自于中医,但随着医学发展到现在,中、西医所谈的“风湿”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了。人们对风湿免疫病的错误观念可能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风湿专业认识模糊所致,认为相似的病名就代表着同样的病症。

  对于现代医学上的风湿病,其主要的致病机制是免疫系统紊乱,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由“着凉”或“受潮”所致。免疫系统相当于是保卫人体的“军队”,在正常情况下,这个军队起着防御来自外界的细菌等有害物质“入侵”的作用。但是一旦人体发生了病变,免疫系统却可以转而攻击自身的组织,导致各种风湿性疾病的发生。

  任立敏强调,虽然最先开始的时候,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就是四肢关节的肿痛、炎症,像痛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该病虽然也属于全身受累的疾病,但仍以关节炎症状为主)、强直性脊柱炎等就属于这类疾病。但到后来,随着科学家们对风湿病理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很多风湿病并非只累及关节,还有很多关节外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这一大类,往往是全身多系统、器官组织的损害,如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肾脏、肺及皮肤黏膜等。

  由于认识不清,很多人仍然抱着陈旧的观念,认为风湿病是“不治之症”,无药可医。任立敏对此指出,近几十年来,风湿免疫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诊疗理念已经由诊断疾病、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发展到早期诊断、抑制病情发展、完全缓解疾病。“可以说,通过早期、规范、个体化治疗,大部分风湿病完全可以得到临床缓解。”

  根据发病的机理,风湿病的治疗原则除了缓解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外,还需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如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调节紊乱的免疫系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应特别注意的是,风湿病的治疗要讲究规范,切不可随意吃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延伸阅读

  “Rheuma(风湿)”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一世纪,在希波克拉底的“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已有这个单词。Rheuma原有“流动”的含义,被认为来自黏液,泛指部位不定的疼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体液论”。到了Sydenham时代(1642~1689年),这个词的含义仍然比较局限,主要指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西医传入中国后,从症状相似的角度,“Rheumatism”一词被翻译为“风湿病”。《金匮要略》中便有“风湿相搏,骨节痛烦,掣痛不利屈伸”等说法。由此可见,中医的风湿概念,不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和现代医学的风湿概念不相同,不可混淆。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