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养生攻略

  • 作者:衣晓峰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7-01 09:33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一般症状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患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的表现。如何才能有效防范脑血管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康复二科主任滕秀英教授指出,注意保暖,适量运动,调节情志,合理膳食,是预防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4个方面。

  滕秀英说,一般在季节交替时节,气温不稳,气压变化较大,如果气候也比较干燥,就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也是严防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脑血管硬化问题尤为严重,气温变化过大时,极易造成这些人群脑血管不断舒张、收缩,故更易诱发脑血管疾病。此外,起居不定、劳倦过度、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嗜烟嗜酒等因素也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注意保暖 滕秀英说,根据《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原理,人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起居有常,防御风寒,注意保暖。特别是在风天、兩天更要加倍小心。室内温度和湿度也很重要,温差过高或过低,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健康都不利,室内温度在20度左右最适宜。在遇到糟糕的天气时,应尽量少出门。同时还要预防感冒,因为感冒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元凶之一。

   适量运动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滕秀英教授强调说,养阳忌静宜动,晨起空气清新,不仅能怡情养性,还能使气血通畅,让郁滞阴气疏散,减少疾病的发生。适当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肌体抵抗力,防治脑血管疾病。但滕秀英不提倡老年人春季早晨锻炼,而是建议他们下午三四点钟再进行锻炼,因为早上气温低,反而容易刺激血管,易使血管收缩过度,导致血压升高,对健康不利。所以运动要注意恰当、适度,锻炼的时间最好是早上9点或下午4点。运动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稍微出汗就可以了,心率不超过每分钟110~120次。当运动过程中遇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

   合理膳食 滕秀英指出,脑血管病人的饮食原则是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补充足量维生素。要忌食一些“发物”食品,例如羊肉、海鲜等。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盐的用量,一般每天5~10克就足够了。此外,糖的摄入量也应严格限制,因为糖进入人体后就转化为脂肪,容易造成血管堵塞,诱发脑血管疾病。此外还要提倡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易加速脑血管疾病的进程。

   调节情志 滕秀英说,情志为病,先伤神,后伤脏,先伤气,后伤神。若平素忧郁,情志不畅,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或长期精神紧张,阴精暗耗,志火内燔,或火盛灼津为痰,复因将息失宜,肝风内扰,风火痰热内盛,阻滞经络蒙蔽神窍,就易于发病。此外,素体阳盛或心肝火旺之青壮年,亦有骤遇拂郁而阳亢化风,可猝然罹患脑血管病。故平日应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的稳定,不要暴怒和过度兴奋。

  滕秀英强调,以上4点是应对脑血管疾病最基本的防范策略,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当脑血管疾病刚刚露头时就必须及时就医,切不可轻视怠慢。同时应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先兆症状,如中老年人经常出现一过性头晕和肢麻肉颤时,乃中风先兆,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动态,重点观察神智、瞳神、气息、脉象等情况,以尽早就诊,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绝不可麻痹大意,酿成大患。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