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协管员,我们聚餐踏实”——鹿寨县群体聚餐监管工作小记
“采购的时候应该索要发票等购货凭据,在市场上购买的要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还应该索要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韦友青正在给村民老吴念一份材料,老吴边听边点头。这是近日在距离县城几十公里外的广西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黄冕镇古赏村记者看到的一幕。
古赏村是当地有名的植桑养蚕村,村民们经济富裕,喜欢在节庆婚嫁的时候呼朋唤友,来家里热热闹闹的聚餐庆祝。由于产业发展特点,古赏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青山绿水,桑竹掩映,名列“柳州十大美丽乡村”。每年夏秋季节,总有不少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不少村民瞅准商机,开办了休闲农庄,提供农家特色的餐饮服务。
韦友青是古赏村里的食品安全协管员,老吴的二儿子马上就要结婚,正在筹备23桌的婚宴招待亲友,韦友青闻讯赶来,开始了他的宣传指导工作。第一步就是给老吴念《夏秋季节农村食品安全指导意见书》,并留给他一份,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卫生安全。接下来,他还要到厨房巡查,了解厨师的健康情况。完成现场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后,他就要填写《鹿寨县农村群体性聚餐报告备案表》,同时,承办者、厨师与村委会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
“协管员作用非常大,县里对协管员也非常重视,他们在任职期间的待遇和村干部是一样的。”鹿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陆凤玉告诉记者,每年,县政府安排财政预算经费200万元作为118名协管员的工作报酬,2015年,平均每人每月的工作报酬是1500元。
如果只拿钱不做事怎么办?“我们有考核办法的。”黄冕镇食品药品监管所的彭毅所长做过教师,说起话来非常有条理,“我们有微信群,协管员会定期汇报情况,大家互相监督;同时,包片的乡镇食品药品所的干部会不定期向聚餐户电话暗访,检查工作情况;还有,我们要求协管员进入实地备案指导的时候要合影拍照,并上传留存;每个月定期召开协管员会议,对当月工作进行口头汇报和书面材料上交;到了年底,我们还有全面考核,评出等级,优胜劣汰。”
“有一点麻烦,但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们也要支持。”当被问及是否接受协管员的这种工作模式时,老吴这样回答。
“在农村聚餐安全监管中,除了协管员,厨师也是个关键因素。我们对这个群体也很关注。除了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每年县里会组织乡村进行免费体检,确保他们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彭毅说。
陆凤玉告诉记者,“我们对农村群体聚餐的监管模式探索从2008年就开始了,属于在全国起步比较早的。经过几年的摸索,不断改进,逐步成熟完善,群众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最近这几年,没有发生过一起集体中毒事件,得益于这项工作的扎实到位。”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