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餐:何时更安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餐饮业”模式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新变化。网络订餐由于其独有的便捷性和直观性,能够轻而易举地被现代人认同和接受。然而当网络订餐为人们打开方便之门时,各种问题也随之涌入……
网络平台利益至上
6月22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杏花楼连锁酒楼正式加入到某家网络平台的外卖。然而尽管加入还不满一个月的时间,该酒楼负责外卖销售的吴经理已是牢骚满腹。
“我第一次跟这家网络平台打交道时,心里就很不舒服。这名业务员是一个小伙子。还没有正式开始洽谈,他就声明,先谈做活动的事。如果可以接受,再谈接下来的事。”吴经理说。
“做什么活动?”吴经理当时疑惑不解地问道。
对方慢悠悠地回答:“满20元减10元,或者满40元减20元。”
刹那间,吴经理怒火中烧。
“要知道,现在经济不景气,我们的利润十分有限。这样的活动为他们吸引了大量的客源,却严重地损害了我们这些商家的利益。不仅这样,他们还要从中提成。算下来我们的利润还没有他们的多。”吴经理说。
不仅如此,该网络平台为了排挤同行,还规定,如果仅入驻他们一家网络平台,加上配送,他们收取收入的15%作为提成。但假若入驻其他的网络平台,那就将手续费提高到20%。
尽管在吴经理看来,这些都是霸王条约,但是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些条款。
然而令他大失所望的是,外卖渠道的开通并没有为该酒楼带来可喜的营业额。“前两天每天只有300元或400元的收入。”吴经理说。
于是,他在某网络平台上找到一家每天营业额达到3000元或4000元的饭店,并按照网页介绍的地址找去,想要到那里寻得“制胜之道”。
当他费尽周折找到这家饭店时,整个人都燃起了愤怒之火。
里面几个送餐员正在等餐。柜台有两个妇女正在不停接订餐的电话,并记录下来,汇报给后厨。
“我走进去,对其中一个人说,要一份饭在这里吃,对方却回答我,他们只送外卖。”吴经理说。
然而,在这家饭店的网页上,却有数张与其实际环境不相符的就餐环境图片。“这些照片根本就是假的。这就是一间黑作坊。”吴经理说。
回来后,他三次想投诉该网络平台,但最终怒火还是被按捺下来了。
据他介绍,入驻该网络平台并不需要交付押金。即使遭到顾客投诉,网络平台也不会有任何处罚措施。
笔者随即搜索,在该网络平台中看到,上述饭店的销量虽高,但中差评也不少。不少顾客反映饭菜难吃、送餐时间长等问题,甚至还有顾客反映,在米饭里吃出了头发,菜里有虫子。
笔者试着又打开几个订餐软件,看到上面的商家只有电话、地址等信息和美食的照片,很少有相关证照的信息。消费者只能根据照片、网友评论和商家知名度来选择订餐,而无法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商家是否证照齐全。吴经理说,当初他们酒楼入驻网络平台时,只需上传营业执照即可。
不仅如此,“我们入驻这家网络平台的这段时间,并没有相关部门来监管,看来网络平台监管依然很难啊。”吴经理说。
平顶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食品监管科科长刘丹丹表示,与实体店相比,对网络食品的监管一直都是难点。目前对入驻网络平台的实体店,我们实施常态化、痕迹化监管,重点检查入驻平台企业的证照情况、场所卫生条件情况、加工制作过程情况、人员健康持证情况等。针对检查出有问题的门店,我们会督促其进行整改。
家庭厨房全凭自律
在网络订餐的领域之中,更为自由的是微商。
平煤神马十二矿职工曹泽自去年开始在微信上出售自己做的饭菜。相比借助第三方平台出售饭菜,微商既不需要办理任何经营证件,而且还处于监管的“自由国度”之中。
曹泽表示,因为他有正式工作,做微商只是为了贴补家用,不会像利欲熏心的商贩一样昧着良心做生意。他在饭菜质量上绝不偷工减料。
“我的生意做起来靠的就是顾客的口口相传,而且出售的对象多半是朋友,所以在饭菜质量上绝不敢有半点怠慢,否则就是自寻死路。”曹泽说。
然而是否所有的微商都能像曹泽一样拥有自律意识,一些人不以为然。
“对于有些微商来说,他们没有实体店,成本不高,做不好了大不了不再做了,或者换个地址从头再来。”吴经理说。
尽管向微商订餐具有更高的安全风险,但许多消费者对此却毫不介意。
平煤神马一矿职工刘聪由于家与单位的距离远,平常中午经常向一家做私房菜的微商订餐。
“那家私房菜馆虽然没有实体店,而饭菜味道还不错,价钱虽然比市面上贵些,但我也愿意订购。”刘聪说。
譬如一份炸里脊就能要到38元,而市面上的售价不足10元。
“老板解释说他的原材料都是采购最好的,因此售价也水涨船高。”刘聪说。
而让刘聪如此信任这家微商的原因是因为这家私房菜老板经常会在微信上发布自己到超市购买原材料以及烹饪过程的图片。
“从原材料的购买到饭菜的制作过程都如同在眼皮子底下发生的。这还能不放心?”刘聪说。
至于该私房菜是否有相关的营业证件。刘聪却并不在乎。
她认为,有或没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食品的安全。而她所谓的安全感则来自于微商的几张真假难辨的照片。
平顶山市食品药品稽查大队中队长郑建传告诉笔者,家庭厨房藏身于居民区或公寓楼内,凭借厨师独特的手艺,私密的就餐环境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家庭厨房外卖是近两年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餐饮服务业态,不少家庭厨房存在场所简陋、从业人员证件不齐、消毒意识淡薄等问题,基本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食材安全和场所卫生更多的是靠他们的自律。但这种自律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填补监管空白区域
网络订餐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常见形态,而且呈爆发性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变化速度之下,传统的监管手段就显得措手不及。与此同时,网络平台准入的利润至上,让入驻门槛一降再降,监管模式效用也微乎其微。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捍卫悠悠众口的安全?当务之急则是消除网络订餐的监管盲区。
7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将加大对网络餐饮食品销售的查处力度,切实捍卫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7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家庭厨房外卖”没有法律界定,所以不支持这种网络订餐方式。
近日,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河南省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要求第三方平台必须肩负起把关的责任,并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责任帮助消费者索赔。其目的是让消费者订餐安全、放心。
新政策的出台,对于各个网络订餐平台来说,势必会起到显著的督促作用。不仅如此,游走在监管盲区的缺失经营资质的微商也必须戛然而止。
但刘丹丹还是提醒大家,网上订餐时,消费者自己也应把好选择关。不仅要注意查看卖家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选择近距离的餐饮单位订购,尽量缩短食品运送时间,同时收到食品后要检查包装及食材质量,勿长时间存放,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品种、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