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走向“治愈”

作者: 落楠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8-10-11

  淋巴瘤是一种善于“伪装”的疾病,由于其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影响对其准确诊断和正确治疗。前不久,在“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有关淋巴瘤的学术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本版撷取一二进行报道。


  不久前,在第15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到来之际,由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主办了“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有关专家介绍了有关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和前景。


  难以被发现发展很迅速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淋巴瘤联盟从2004年起,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呼吁全世界警惕这一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淋巴瘤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血液癌症,癌细胞可随淋巴系统和血液扩散到身体任何部位,且能在任何年龄发病,这种癌症早期症状不易发觉、易被忽视,因此又被称为‘沉默的癌症’。”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主任委员史安利介绍,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6.68/10万人,居各类癌症发病率的第8位,并且近年呈增长趋势。


  淋巴瘤的发病因素并不明确。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海燕告诉记者,目前能确定的是,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后可能会诱发,而电离辐射、化学污染等环境因素会增加淋巴瘤发病的可能性。


  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介绍,根据瘤细胞病理特征,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后者约占所有淋巴瘤的91%,其中一半以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他进一步补充道:“侵袭性恶性DLBCL肿瘤增长快速,如果患者不接受治疗,自然病程也就是1年~2年的时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付丹晖曾接诊过一位36岁的男性患者就是这种情况。这位患者是一位货车司机,在发现双颈部肿物2个月以后,他去到医院检查,病理活检显示,他患上了DLBCL,由于发现较晚,病情进展较快,癌症已经进展到了第四期。


  发现要趁早诊断要精准


  大部分的肿瘤都强调“早诊早治”。但淋巴瘤早期症状隐匿,亚型复杂,很多人都因忽视病情或诊断失误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防治淋巴瘤,要重视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杨海燕提醒,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长期服用激素治疗的人群,以及器官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物的人群要对身体不适保持敏感。如果颈部、腋下等部位有不痛不痒、有增长迹象的肿块,并伴有持续一周以上、不明原因的38℃以上的发热,和经常性的全身出汗和体重下降,就要警惕是否有淋巴瘤。“最主要的是要关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她解释,“后两个症状有时候不一定会出现,而当它们出现时,淋巴瘤往往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了。”


  杨海燕介绍,精准化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而淋巴瘤的亚型众多,这增加了诊断的困难程度。“不是每一个医院的每一位医生都能掌握淋巴瘤的诊断技巧,而不同亚型的淋巴瘤治疗方案也不同。”杨海燕强烈建议有疑似淋巴瘤症状的人到专科医院去检查,由专科医生来做出判断。“在对抗疾病的战役中,我们首先要知道敌人是谁、武器配置如何,才有机会打赢。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建立了淋巴瘤的亚专科,淋巴瘤的学科分支也更为丰富,这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是非常有利的。”她说。


  新药新疗法多治疗要有信心


  “淋巴瘤是一个治愈性疾病。”“我们所说的‘治愈’意思是,患者能够长期生存,跟正常人一样活到七八十岁。”杨海燕解释,其他肿瘤的治疗只能延长生存,而淋巴瘤通过治疗,有60%的可能性得到根治,一些恶性淋巴瘤尽管不能根治,但患者能极大地延长生存时间,“平均都有十几年的生存期延长。”


  “规范的治疗让大部分初治DLBCL患者可以被治愈。”朱军说,对DLBCL,全球的治愈率在60%~65%,中国的很多医院能达到这一水平,而随着临床规范化治疗水平的提升和越来越多的肿瘤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中国的淋巴瘤患者有了更多的治愈希望。


  以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为例,这个药物在17年前进入中国,当时6~8个疗程的治疗费用超过20万,国家医保覆盖后,患者自费部分减少到2万余元,治疗成本大大下降。


  新的治疗药物的快速上市和加速研发也让更多的患者获益。2017年,伊布替尼胶囊在我国获批并上市,这是全球首个全新作用机制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物,为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杨海燕深切地感受到,近3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在国内涌现。她介绍,仅浙江省肿瘤医院就有20多个淋巴瘤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在同时开展,新的治疗手段也在逐渐走向成熟,这些进步都将使淋巴瘤患者从中获益。她说:“在免疫治疗方面,信达生物的PD-1抑制剂药物已经在申报上市,预计明年2月将上市;同时,国内还有很多企业正在开展CAR-T疗法药物的临床试验。因此,患者要对疾病治疗保有信心。”(记者 落楠)


(责任编辑:王依依)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