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回眸40年 记忆不褪色

作者: 刘维杰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8-12-13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离退休干部局各党支部的离退休老同志,纷纷拿起他们的笔,回忆起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匆匆40载,弹指一挥间。在40年的岁月长河中,老同志们披荆斩棘,无私奉献,为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奉献了无悔的青春和热血。从今日起,本版将陆续刊登老同志们的回忆文章,再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这段辉煌历史。


  在我家书柜中,一直保存着一张40年前的报纸。那是1978年12月24日的《湖南日报》,报上刊登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公报向全世界宣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改革开放的先声。


  是年,原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将原来分散在卫生、化工、商业等部门的医药、医疗器械的生产和供销实行统一管理,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市后海北沿的原卫生部大院内。这个大院是清代醇亲王府遗址,据说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出生地。


  总局各司局集中在这个古旧的大殿内,大家把原来分属于各部委的自备的各色文件柜、战备箱等集中起来,堆积成墙,并隔成若干小区,在其间埋头工作。外地人来京寻找总局有关部门,门卫往往伸手一指:“都在大殿里。”进门则要穿过狭窄通道,侧身而入。


  在我37岁那年,总局将我借调到《健康报》社,负责《医药专版》的编辑工作。当年,由于缺乏药品监管的舆论阵地和新闻媒体,就先借用《健康报》的第四版作为专版。当时《健康报》还在原卫生部旧址后门一带,大家都在地震棚中编报,地震棚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临时搭建的,四面透风、破烂不堪。


  当时,国家很多部门和单位的办公条件都非常简陋和拥挤,正是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让一切都焕发了生机。


  1981年,我回到原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政策研究室工作,当时的工作重点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医药统一管理的决定》,尽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医药管理体制,时任局长胡昭衡称这个决定是“尚方宝剑”。总局领导指示我们政研室筹备申办《中国医药报》,并筹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办报工作实行两步走:第一步,先将重庆原有的地方医药公司与药材公司分别创办的两个小报合并为《医药报》,对其加强指导,让其面向全国发行;第二步,创造条件,将重庆编辑部的主力人员迁来北京,逐步改名为《中国医药报》。


  在迁来北京之前,重庆《医药报》的驻京人员就蜗居在西直门外一间8平方米的临时小平房内,守着一个办公桌、一部传真机,进行京渝联系,夜以继日地发稿、校改。当年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传真机是唯一的信息渠道。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筹办《中国医药报》的一段珍贵回忆。


  再后来,总局领导齐谋甲、金同珍又与农工民主党协商,酝酿联合申办出版社,政研室派我到农工党中央进行日常联系。我们分工协作,积极向中央统战部反映,设法取得中宣部支持,耐心等待原国家出版局审批。为此,我们前前后后跑了4年,终于获得批准,并请胡耀邦同志题写社名。


  我现在的邻居就是《中国医药报》社的一位退休职工,晨练时我们多有会面。他告诉我,近年来,医药传媒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中国医药报》社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这两家单位的基础上,整合两家单位旗下新闻、出版、网络传媒等资源,重组为由国务院出资设立的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业务范围扩大到舆情监测和大数据的网络服务、会展服务等职能。


  回首当年,创业弥坚。展望未来,前程远大。这变化的背后,正是改革开放在发挥效力。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调到中国药学会工作。现如今,中国药学会也已成立111年,它是中国成立最早的科技社团之一,历经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见证了新中国成长的各个阶段。它诞生在日本东京,辗转于国内各地,“文革”期间,停顿10年。


  改革开放初期,学会得以恢复,但还是面临三个困境:一是药学会丧失独立的、完整的社团法人地位,人事、财务、房产管理已划归中华医学会管理(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合署办公名义转出管理职能,只保留专业学术活动和办刊业务);二是作为中国唯一的全国药学科技社团,在国际药联中没有合法席位;三是学会酝酿数年的科技开发中心一直没条件创办,缺乏活力。


  面对此情,学会坚持创新,砥砺前行,迎来40年的巨变。


  改革开放促进了药学新学科的发展,学术交流也与国际前沿接轨。40年前,学会只有中药、药剂、药化、抗生素等8个传统专业分支组织。现在,学会已经陆续新建了20个专业分支组织,包括海洋药物、医院药学、制药工程、药物流行病学、应用药理、医药知识产权、药物临床评价、生物制品与质量研究、抗肿瘤药物、纳米药物等新兴分支学科或新技术领域。


  改革开放促进了药学人才的成长进步。40年来,学会连续不断地向中国工程院推荐院士候选人,评选优秀中青年科研论文,表彰有贡献的药学人才。学会第十七届理事长楼之岑教授的学生屠呦呦,深入开展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改革开放促进了药学会加强自律和各项组织制度建设。许多中青年优秀学者来学会工作,使学会有能力为国家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仅2017年,学会就承担各部委委托的13项任务。学会还被民政部评为5A级社会组织,获得中国科协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秀社团奖;学会科技开发中心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称号。


  现在,中国药学会正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不断前进,我们离退休同志实为欣慰。(作者系中国药学会退休干部, 中国药学会原副秘书长、编审 刘维杰)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