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科普> 舆情研究>

速食料理包乱象曝光 外卖食品安全何以保证

作者: 金雷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2019-01-10

  速食料理包在外卖和连锁店“大行其道”,而消费者却懵然不知。料理包生产无法保证食品安全,使用不能保障消费知情权,面对料理包问题,监管不能被“料理了”。


  热议程度:★★★★★


事件概述


  2018年11月16日,有暗访视频曝出安徽省合肥市杠岗香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杠岗香”)生产劣质调料包,该公司生产条件脏乱差,食品原料也不合格,却实现日销40万份,主要用于外卖。当日上午,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作人员回应称,已了解到此事,目前正在调查中。16日下午,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相继做出回应,督促所有平台商家对进货渠道进行自查,全力配合相关后续调查。涉事公司的淘宝店“杠岗香旗舰店”销售的产品都已下架。同时,该公司在店铺首页发声明称,网曝视频系剪辑拼凑、后期配音合成,已报警。但拍摄视频的媒体负责人称,视频经过严格审核,对视频真实性负责。16日晚,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报外卖料包厂调查情况称,未发现过期原料,企业已停产自查,下一步,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该企业生产行为进行彻底核查。


  22日,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再次通报调查处理结果。通报称,该企业库存的食品原料进货验证资料齐全,未发现过期食品原料和成品。该企业生产过程控制存在问题,依据规定,给予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



图1 “速食料理包乱象”舆情走势图



舆情走势及关键节点


  从整体关注度来看,如图1所示,事件曝出当天,网民关注度就达到顶峰,新闻关注度呈现升高之势。同时,从舆情发展走势看,舆情在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都很快消退。


  第一阶段:暗访视频曝出外卖料理包乱象,涉事方相继回应,舆情达到峰值


  2018年11月16日10时02分,微博账号@梨视频发布相关信息并配发暗访现场视频。相关内容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关注,视频点击量超过4300万人次,微博转评量超过22万人次。当日11时17分,澎湃新闻发布《“日销40万份”外卖料包厂被曝脏乱,合肥市食药局:正调查》,搜狐网、网易、等媒体转载。下午15时07分,饿了么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将督促所有平台商家对进货渠道进行自查;已全部下线目前发现的有使用该品牌产品的商家;全力配合相关后续调查。18时26分,新京报网报道美团外卖的相关回应,美团外卖称已第一时间下线整改使用该公司产品的商户;正在积极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配合联动。


  同时,界面新闻发布《外卖料包厂被曝脏乱 涉事公司:视频系剪辑而成》,报道了涉事公司的回应。红星新闻就此联系到拍摄视频的媒体,该媒体负责人称,视频经过严格审核,对视频真实性负责。


  16日晚,微信公众号“合肥食品药品监管”发布了相关调查结果,经查,杠岗香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食品原料进货验证资料齐全,未发现过期食品原料和成品。该公司生产车间地面有积水、原料运输过程防护措施不严格。该涉事公司已主动要求停产自查。


  16日相关话题受到媒体和网民集中关注,新华报业网、环球网、澎湃新闻等新闻网站,“人民网”“环球网”等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头条新闻等微博账号发布相关信息,使舆情达到峰值。


  第二阶段:梨视频公布原始素材,新增议题减少,舆情滑坡式下降


  11月17日起,网民关注度大幅下降。17日,为回击“恶意攻击”“诽谤行为”的说法,梨视频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部分原始素材视频。相关内容并未引发较高关注。


  媒体方面仍持续关注视频爆料、各方回应,经历两天周末效应后,媒体关注度在19日达到顶峰。其中,央视财经《第一时间》等电视栏目,《北京青年报》等平面媒体,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网站陆续发布相关信息。随后媒体关注度走低。


  同时,大量相关评论性文章传播,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完善监督机制。也有媒体认为外卖平台使用速食包有一定的好处,但应明示。


  第三阶段: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报最新调查处理结果,舆情再度升高


  22日,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报最新调查处理结果。中国经济网、澎湃新闻等媒体,“央视财经”“人民日报”等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央视财经等微博账号转载相关信息,舆情小幅升高后消退。


舆情点评


  近年来,饿了么,美团等网上外卖平台不断兴起,许多人通过平台订餐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与此同时,外卖的各种乱象,如无证经营、后厨脏乱差等问题常会点燃公众关注热情,本次“网曝外卖调料包乱象”事件亦是如此。


  8月份媒体曾曝光外卖商家使用速食包问题,现又有速食包生产乱象。以此来看,速食包作为一种简化产品加工流程,提高出餐效率的新兴产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其生产标准和规范目前仍是空白,成为监管的漏洞。此次事件中,外卖平台、涉事厂家、监管部门等均是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回应,监管部门更是在当晚通报了初步检查结果,但是媒体和网民关注的外卖平台使用速食包的利弊、消费者知情权、外卖平台食品安全问题、速食包企业监管等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并且,梨视频宣称掌握了厂家更多的证据可与相关部门分享,但这些证据恰与厂家最初坚称“视频系伪造”相矛盾,造成舆论广泛质疑。这种情况之下,监管部门回应时,又强调了“未发现过期原料和成品”,此举又引发网民对监管的质疑。在事实真相与舆论期待之间,造成了隔阂。这些都为以后埋下隐患,成为舆情的爆点。


  此外,外卖平台近期舆情事件多发,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监管部门可以针对此次速食包问题,加强与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的沟通。在此基础上,详细梳理外卖平台食品安全问题,有重点和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约谈,要求其切实落实第三方平台的企业主体责任、把关作用,督促其言行一致,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