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半乳糖血症

作者: 刘丽 卢致琨    来源: 《121种罕见病知识读本》 2019-02-25


  1. 什么是半乳糖血症?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GAL)是一种由半乳糖代谢异常所引起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约为1/4.8 万,亚洲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我国浙江省新生儿筛查统计发病率约为1/19万。根据半乳糖代谢途径中出现异常的酶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GALT)缺乏型、半乳糖激酶(GALK)缺乏型和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表异构酶(GALE)缺乏型,其中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缺乏型相对最为常见,也被称为经典型半乳糖血症。


  2. 这个病最常或最早会出现哪些异常?这个病最常出现什么症状和体征?


  经典型半乳糖血症患儿发病多在新生儿期,一般在摄取母乳或含乳糖配方奶粉数天内即可出现喂养困难、腹泻、呕吐、体重不增、嗜睡,继而出现皮肤黄疸和肝脏肿大。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败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半乳糖激酶缺乏型半乳糖血症在胎儿期或出生后即可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表异构酶缺乏型一般表现较轻微。半乳糖血症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皮肤黄疸、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常见体征为腹胀、肝脏肿大,部分患儿有先天性白内障。


  3. 有确诊的方法吗?怎样确诊?


  半乳糖血症可通过代谢产物检测(检测尿和血中的半乳糖、半乳糖醇等)、生化肝肾功能检测、酶活性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方法诊断,金标准为基因诊断和酶活性诊断,对应基因发现致病突变或酶活性检测值明显低于正常值,即可确诊。


  4. 这个病能治疗吗?怎样治疗?


  目前半乳糖血症治疗主要是饮食治疗,即限制半乳糖的摄入。早期限制半乳糖摄入可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再辅以多种维生素、脂肪等必需营养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胆汁淤积患者可给予熊去氧胆酸等疏肝利胆治疗,疾病发作时可给予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新鲜冰冻血浆支持治疗等。疾病治愈需肝移植治疗。


  5. 得病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乳糖可以在体内代谢生成半乳糖,确诊半乳糖血症的患者必须避免一切含乳糖的饮食,包括含乳糖较高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西瓜等;尽量避免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诱发疾病发作,加重肝功能损伤,甚至引起肝衰竭和死亡。


  6. 这个病会影响患者的家人吗?


  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患者的致病基因大多遗传自父母,但父母均为隐性携带者,一般不发病。若确诊患者的父母再生育,生出患病子女的概率为25%。患者的子女50%为携带者,但如果携带者的配偶亦携带突变基因,则很可能生出患病的子女。故一旦确诊,建议家庭成员都接受致病基因检测,异常者建议有生育需求时先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7. 这个病对患者今后生活有什么影响?


  经典型半乳糖血症预后不良,若早期未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很可能死于严重的感染、败血症、肝衰竭,存活至婴儿期后的患者有一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伤、生长发育迟缓、失明,女性患者青春期出现卵巢功能异常等远期并发症。白内障可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手术后复发概率较高。


  8.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人体内半乳糖主要通过Leloir 途径进行代谢,半乳糖在半乳糖激酶、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以及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表异构酶先后作用下生成1-磷酸葡萄糖,继而进入糖酵解途径为机体提供能量。当Leloir途径中的酶发生缺陷时,体内的半乳糖通过焦磷酸酶旁路、半乳糖醇及半乳糖酸等途径进行代谢。然而,旁路代谢途径不能完全代偿Leloir 途径,使得半乳糖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堆积,引起半乳糖血症。经典型半乳糖血症发生于半乳糖代谢的第2 步,即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缺乏导致其前体-1-磷酸半乳糖堆积,-磷酸半乳糖具有细胞毒性,对糖代谢途径中的多种酶有抑制作用,如葡萄糖磷酸变位酶,后者的作用被抑制后不能使1-磷酸葡萄糖转换成6-磷酸葡萄糖,致使糖原分解过程出现异常;高浓度的1-磷酸半乳糖还会抑制葡萄糖异生过程,因而在临床上出现低血糖症状;半乳糖旁路代谢途径生成的半乳糖醇和半乳糖酸都是具有细胞毒性的,它们积聚在机体的组织或细胞间,造成相应组织或细胞的功能障碍;乳糖醇沉积在晶体中造成晶体内渗透压增高、含水量增加、氨基酸转运和蛋白合成降低等代谢异常,最终形成白内障。总而言之,该病是因为半乳糖的正常代谢途径中断,异常的代谢途径生成的大量的毒性代谢产物堆积引起机体功能障碍。


  9. 得了这个病应该到医院找哪个科室的医生诊治?


  对疑似半乳糖血症的患者,建议首先到诊治遗传代谢缺陷病的科室就诊,部分患者可能会先就诊于肝病科或消化科,其他科室医生若疑诊该病,可转介患者至遗传代谢缺陷专科,进一步明确诊断。确诊的患者若出现了眼睛、肾脏或神经系统等方面问题,遗传代谢缺陷病专科医生需请相应科室医生进行会诊,协助治疗。(刘丽 卢致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


  本文摘自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121种罕见病知识读本》,主编丁洁、王琳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