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四项举措强化药品供应保障
襄阳市以保障供应为重点,积极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采取四项举措切实保障有药可用、用药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和临床合理用药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啃骨头”,推进药品供应机制改革。积极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实现药品带量采购品种和区域全覆盖。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药品带量采购工作,全市公立医院90%临床用药共4430个品规开始执行带量采购,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下降至24.10%,减少群众及医保费用支出近2亿元。基础输液带量采购工作今年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基础输液限价谈判工作,成交品规269个,最高降幅达39.6%,最低降幅16.2%,平均降幅20.3%,预计年节省患者费用近5000万元。
二是“强服务”,狠抓药事服务能力建设。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处方点评,在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同时开展了抗菌药物、血液制剂、辅助用药(含中成药注射剂)、肿瘤化疗药物专项点评。加大静脉输液规范化管理,积极推动各级医疗机构PI-VAS(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的基本原则,加大静脉输液管理力度,全市使用静脉用药量大幅下降,最大限度降低输液反应,确保安全用药。
三是“治乱象”,开展安全用药专项整治。针对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规范静脉调配中心建设为抓手,以重点药品监管为重点,狠抓安全用药虚、浮、乱现象整治。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管理纳入了医院质控体系,与临床科室和个人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促进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强化精麻药品监管, 集中销毁过期和回收的麻醉、精神药品,共销毁氯胺酮、麻黄碱、吗啡等精麻药品注射剂6061支、片剂1137.7片。
四是“补缺板”,完善药品监测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根据襄阳市各医疗机构临床在用药品的使用、储备以及配送情况等数据进行提前预警监测,努力解决药品的储备型短缺和专科型短缺。同时,加强对药品配送型短缺问题的干预,鼓励大型药品批发、物流企业与襄阳市药械集中采购平台联合创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大数据管理,切实加强药品供应保障。(阮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