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向千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标迈进

作者: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9-03-28

  南昌市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基于自然资源禀赋、高校及科研机构等人才资源、本土企业资源,已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在中药领域形成了特色化竞争优势,在化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具备一定竞争力。目前,南昌市已提出实现千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


  生物医药产业是南昌市“4+4+X”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根据《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南昌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定位为围绕千亿生物医药产业目标,把南昌建设成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经济规模方面,南昌市工信局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南昌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止跌回升,保持小幅增长,截至2018年11月,全市68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4.9亿元,同比增长0.4%;从产业集群来看,2018年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21亿元,同比增长19.6%。


  企业规模方面,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南昌市共有医药类生产企业300多家,经营单位1.6万余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其中,药品生产占江西省总量的17.6%,医疗器械生产占江西省总量的47.5%;中成药生产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一次性医疗器械制造规模全国最大。


  特色产业规模方面,中药产业既是南昌市特色产业,也是支撑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南昌市有中药和中成药规模以上企业19家,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5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量的32%。全市共有17960亩中药种植基地,江中、汇仁等企业在其他省份还有部分种植基地。


  产业链


  《决定》提出,南昌市要突出发展中成药,推动医疗器械转型升级,强力推动化学仿制药发展。中药方面,发展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医疗器械方面,巩固提升输注器具、卫生材料、分析仪及体外诊断试剂产业优势,大力开发高性能医疗设备;生物药方面,力争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领域有所突破。同时,重点发展制剂产品。


  目前,南昌市已形成以中药产业为特色,以输注器具、卫生材料、分析仪及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产业和原料药等化药产业为优势产业,加快布局生物技术药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江中药业、三鑫医疗、贝欧特医疗、一保通等上市公司。


  从各细分产业看,南昌市中药产业代表企业包括江中药业、汇仁药业等,推出了金水宝胶囊、汇仁肾宝片、乌鸡白凤丸、江中健胃消食片、复方草珊瑚含片等一批知名中药产品,其中汇仁肾宝片、江中健胃消食片、金水宝胶囊3个产品2017年的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代表企业包括洪达集团、益康集团、百特生物、特康科技、三鑫医疗等,培育了“洪达牌一次性输注器械”等中国名牌产品。化药产业代表企业包括江西国药、江西制药、浩然生物等。


  空间链


  南昌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三大聚集地,包括高新区医药研发、总部基地和医药营销中心,小蓝药品生产基地,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此外,南昌经开区已孕育生物医药“300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根据《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为:建设江西省领先的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重点发展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的药品制剂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加快构建以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孵化器平台、临床试验平台、注册和质量检测平台为核心的综合创新体系,打造集信息、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医药物流营销配送中心,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部批准的全国第二家“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和“中成药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拥有生物医药企业160多家,形成了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产品研发、生产、物流配送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赛诺菲、尚华医药集团、金域检测、中科九峰等一批国内外一流企业已经在此落户。


  2017年,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3亿元,占全区主营业务总收入的19.8%;实现利税总额36.83亿元,同比增长3.0%。


  小蓝医药产业集群


  《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小蓝医药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亿元。建设以中成药、化学药制剂、医疗器械等产品为主导的医药综合加工基地。


  作为国内领先的中药及保健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原料药出口基地,截至2017年底,小蓝医药产业集群入驻医药、医疗器械企业36家,投产企业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上市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药物研究所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工程中心1家。


  小蓝医药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以汇仁集团为龙头的现代中药、以济民可信为龙头的原料药、以三鑫医疗为龙头的医疗器械、以丰维和创为龙头的医药销售,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行动计划》要求,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加速发展成为国内一次性输注器具的重要生产基地;继续加强与韩国企业的技术合作和产品引进,重点引进影像设备、治疗设备、消洗设备等产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产业化。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亿元。


  目前,进贤县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6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36家,5家跻身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百强,产品涵盖一、二、三类医疗器械100多类、3000多个品种。特别是一次性输注器械类产品占全国市场的30%,产值占江西省医疗器械总产值的71%。


  2019年,进贤县计划总投资30亿元,打造集产业集聚、产业孵化、创新研发、生产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医疗器械产业生态体系。此外,拟建设检测中心、集中灭菌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大健康技术学院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为生产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医药产业是南昌经开区的优势主导产业。区内现有医药类企业60多家,其中国内500强企业3家,央企3家,上市公司5家。医药产业已成为经开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未来,经开区将围绕中药、化药、生物技术药、医疗设备,构建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中药方面,突出发展中成药,对传统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化学药方面,大力发展制剂产品;生物技术药方面,强化血液制品的基础地位,积极引进疫苗、基因工程及多肽药物、抗体药物、核酸药物、诊断制品、干细胞等方面的生产研发企业;医疗设备方面,改造提升输注器具、卫生材料、血细胞分析仪及体外诊断试剂等现有优势产品品质,优先支持研发生产数字化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分子诊断仪器及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其他空间布局


  2017年,江西省政府出台《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方案》,提出“双核驱动、协同发展”的中医药产业空间布局模式。其中“一核”在湾里区,即“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江中药谷核心区”。


  目前“江中药谷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中药企业研发研究中心,已入驻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


  创新链


  创新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南昌市依托各产业集群,已建成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两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创新成果 截至目前,南昌市累计获批国产药品1053件;累计获批国产医疗器械2478件(据火石创造数据库,下同)。


  创新资本 截至目前,南昌市生物医药产业累计发生并购事件34起,累计发生融资事件5起。


  创新人才 南昌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各类高端人才60多人,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4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30人等。


  产业政策


  近年来,南昌市围绕千亿产业目标,出台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


  其中,《决定》围绕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强化要素保障等层面,提出产业具体扶持举措。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层面,鼓励医药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技术改造等做大产品规模;积极协调和帮助企业产品品种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支持全市医药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集中采购。强化要素保障层面,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产品生产、检测检验、注册办证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医药企业项目在用房、用地、用工、人才等方面优先保障。


  基于《决定》,出台配套专项政策文件,针对生物技术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及中药饮片、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疗检测设备、医学影像、医药中间体等的研发、生产企业,以及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大项目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的支持力度。


  此外,基于各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基础与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各类针对性扶持政策。其中,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泰豪集团共同发起规模为2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用于扶持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产业企业,在项目或企业设立、创业、发展、IPO前期等不同阶段深度介入,以企业成功上市为退出目标。南昌市政府出台支持江中药谷核心区建设的“13条”政策,包括设立20亿元的江中药谷核心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给予新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高达500万元的新购置研发设备奖励;给予新设立的中医药检测机构高达500万元的奖励;给予高端研发人才每人100万元的研发经费等。(火石创造供稿)


(责任编辑:郭厚杰)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