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时事要闻>

推进食安共治 打造品质食品 第二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安全高端峰会侧记

作者: 郭婷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2019-05-13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 郭婷) 5月的江苏淮安,生机盎然。第二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于5月9日在此盛大启幕。作为本届食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二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安全高端峰会于同日举行。本届峰会聚焦“品质食品·安全共享”主题,近20位中外专家围绕当前国内外食品行业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话食品安全治理与创新,共商食品产业振兴与发展,就进一步领会和推进新时代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进行了高效务实的探讨,达成了广泛共识。


  “产业是基础,安全是保障,品质是核心,共享是目标。” 与会专家指明了新时代食品安全的战略与战术、治理与创新、合作与发展,并对食品品质提升、食品安全治理创新、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淮安将继续遵循生态、绿色、安全、创新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优“食在淮安”品牌,实现食品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品质食品源于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寇建平在会上表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的要求。国务院参事刘志仁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在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国制定了很严格的《食品安全法》,与欧盟、美国、日本相比要求并不低,甚至更高。另外,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在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方面也有新的进展。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体制一直在调整中,不断的调整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体制日趋完善。”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教授表示,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亮点突出,监管主体进一步集中,形成以农业、市场监管部门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主体,以卫健委为科技支撑,国务院食安委为综合协调的两段式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其中,将食品与药品分开更为合理,食品有自己的固有属性,食品安全治理可以借鉴药品监管的一些方法,但在监管上相对独立更为合理。设立特殊食品监督管理司,使食药之间的一类产品有序、健康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品质食品安全是根本,‘看得见’更放心。”淮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国梁在会上介绍说,淮安在全国首创食品安全治理“淮安模式”,打响了“食在淮安”城市品牌。通过“透明安全餐饮”,让群众吃得更省心、更放心;“透明放心菜市场”,实现快检、抽检、复检“三检联动”;“透明食品流通”,全链条贯通食品流通环节;“透明合格食品生产”,严控食品生产全过程;透明食品安全执法,“逢十行动”打造了社会共治新模式。在2018(第六届)江苏互联网大会上,淮安“透明食安”项目获评“数字江苏”优秀实践成果。国务院办公厅《政务公开工作交流》总第10期(2018年第7期),专题刊载淮安市“逢十(食)行动”经验做法。


  新时代面临挑战


  此次峰会上,专家们不仅对我国食品安全宏观形势进行分析,也对新体制下面临的挑战与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罗云波表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面没有变,在农业生产方面仍然是小农户居多,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标准化,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食品加工经营方面,尽管小作坊市场份额占比并不大,但是它的数量庞大;在消费方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掌握得还很少。另外,我国人均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占有率低,食品安全监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共治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寇建平表示,危机在一些领域和地方还比较突出,如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产地环境污染、伪劣假冒等。存在这些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生产水平低、消费方式增加了风险等。他认为,新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已发生三大转变:一是由单纯注重安全向质量与安全并重转变,二是由单纯政府监管向生产者自己承诺转变,三是由单纯追求产品安全向全程质量控制转变。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期待越来越强,食品安全与农业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大,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


  寇建平强调,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倍加关心,对有害健康的危害因子及污染物高度敏感,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永远是个热门话题,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谣言重灾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介绍说,食品安全谣言具有以下特征:谣言发布平台多以自媒体为主,造谣者多是冒牌专家、网络大咖,造谣目的是“以谣为乐”“以谣行商”“以谣牟利”,谣言的产生多是凭空捏造、旧闻翻炒,食品安全造谣多为投人所好,打趣调侃,滥用“有毒”“致癌”“致死” 等骇人听闻的语言。他表示,食品安全类疾病具有急性发病、发生原因复杂、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等特点,营养类疾病具有慢性、隐匿发病等特点,我国防治食源性疾病面临双重挑战。目前,食源性疾病防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应对食品安全类与营养类疾病防控的双重挑战,如何面对食品安全类疾病碎片化管理导致的效率低下,如何揭开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如何教育民众识别正确信息与谣言。


  共话安全与发展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本次峰会讨论的重点话题。


  刘志仁认为,在食品安全方面,应当构建食品安全全产业链体系;建立食品安全战略实施细则,将其落到实处;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方面,应当把科技放在重中之重,如大数据、生物科技技术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会上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十大关键技术,如基于物联网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控的智能环境,基于价值链的食品服务质量体系等。他对于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控大数据产业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控大数据资源的来源与拓展,建立食品大数据中心,聚集多方数据资源;二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三是硬件的构建与维护;四是软件与算法的研究;五是云服务平台的打造。


  应对食品安全的挑战,罗云波在会上谈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他建议,部分法律法规已经与当前新的管理体制不相适应,需要及时修订;农业与市场监管两个部门需明确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划分,建立协调机制;尽快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在公众教育方面,他提出应当及时引导公众对新体制形成合理预期,有计划地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要积极与主流媒体等配合,并建立相关原则机制,规范新闻报道,多做正面宣传、理性宣传,杜绝非理性、非事实、没有根据的演绎炒作。


  曾光也提到,要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包括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科学健康观素养等。他还建议,重奖揭发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者,建立举报制度,对举报人进行保护。


  “任何一家企业单靠自身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是很难的,单靠政府也很难。”沃尔玛中国食品及产品安全高级总监、全球食品安全倡议 (GFSI)中国工作组指导委员会联席主席陈红表示,食品安全不能单靠监管部门和个别企业发力,消费者、媒体、行业协会、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需携手,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达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目的。据陈红介绍,沃尔玛对食品供应商的管理非常严格,会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沃尔玛非常重视冷链控制;沃尔玛的电商配送设计中包括了食品安全方案;个人卫生与健康、正确的保藏温度、严禁交叉污染、一清二洗三消毒、正确的烹调与冷却,这五项食品安全行为更是沃尔玛全球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


  淮安市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领先的产业优势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实践,走出了一条新时代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张国梁表示,淮安市统筹食品安全治理与食品产业发展,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推进食品全链融合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食品,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在有关部门组织的第三方调查中,社会公众对本地食品安全的满意率达81%,对政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心的满意率达98.5%。下一步,淮安市将着力推进“五个+”,来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的食品,让“食在淮安”的品牌更加亮丽。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