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时事要闻>

医用耗材价格改革开启

作者: 落楠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2019-08-21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落楠)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8月1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家医保局将推动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8月12日,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建议的公开答复中,国家医保局释放了耗材一致性评价的信号。

  

  一场医用耗材价格改革战役打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评价,这场改革要“让耗材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将改变耗材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

  

  改革引发多方关注。近日,在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支持的2019北京健康大会上,医院耗材控费话题引起医院、产业和学术界热烈讨论。

  

  公立医院再历“不眠夜”

  

  2019年6月15日,北京市近3700家医疗机构同步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时隔两年多,继2017年4月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数千家医院再次经历“不眠夜”。

  

  “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际上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是持续推进的。”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处处长李德娟介绍,在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时,北京市相关部门就在研究下一步的改革实施方案,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相关工作当时就已启动。

  

  2018年12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通过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实行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为规范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腾出空间,并提出六项重点改革任务和四项保障措施。

  

  如今,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落地已经有两个月,李德娟认为,目前改革的推进符合预期,医疗机构秩序井然,信息系统运行正常,药品和耗材正常供应。她分享,改革以来,全部监测单位门急诊次均卫生材料费比去年同期整体降低5.7%,具体来看,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及社区医院同比分别降低4.9%、6.1%和9.0%,监测单位出院例均卫生材料费同比降低2.7%,各级医院的卫生材料费用占比也发生了明显了变化。

  

  国家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日益严格,作为先行者,北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其他地区的心绪,而经历“不眠夜”的也不仅有北京。今年7月,浙江发布了《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改革内容包括提高偏低的技术劳务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取消可单独收费医用耗材加成政策等。

  

  8月1日起,杭州市13家省级公立医院正式实施改革,其他省级公立医院按照属地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执行。据悉,浙江要求各省级公立医院着重向使用环节要空间,通过压缩不必要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量、控制不必要检查检验等腾出空间,并按照改革后医疗服务项目提价增加收入部分的1.1倍确定各医院承诺腾空间量,各医院据此制定按项目、按时间的详细计划,而提价增加收入部分需先上缴专户,经考核合格后才会返还医院。

  

  这意味着医院不能止步于控制“耗占比”,还要综合调控,适当下调耗材、药品相关支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了改革,该院设备处处长冯靖袆坦言,医院管理部门“压力是非常大的”。

  

  抓住“牛鼻子”控制成本

  

  “原来这个部门有耗材的加成,是收益的科室。现在不进行加成了,我们就是成本(部门)了,我们怎么能把这个成本降下来?”一家医院设备处相关负责人所说的话,传递了医院的共同困扰。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聚焦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问题推进改革。考虑到高值医用耗材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不少医院也选择从高值耗材下手,管控费用。

  

  “高值耗材往往是医院管控的重点,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高值耗材占比很高,往往占耗材(总量)的80%以上,如果把高值耗材管好了,就会达到我们预期的管控目标。”冯靖袆说,浙大一院对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安全、有效、精准、科学”为原则,在加强耗材管理的同时强化其临床使用评价,以期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让病人真正用到适宜的产品。

  

  作为一家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切感受到了耗材“控费”的压力。该院物资供应处处长张凤勤说,2018年医院耗材占比为46%,其中大部分是高值耗材。

  

  为了降低耗材成本,阜外医院一方面对全院所有耗材进行二次议价,并通过高值耗材的二次遴选增进国产品牌,另一方面采取加强高值耗材宏观调控、推行高值耗材智能库房+智能柜管理等方式,降低物耗,规范耗材使用。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阜外医院借机持续调整耗材结构,并将管控精准到每个患者和病种,一个月后将医院的物耗占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

  

  耗材的合理使用关系新技术的推广和患者治疗水平的改善,为了在达到控费要求和满足临床需求间寻求平衡,医院往往不会单纯控制耗材的用量,而是结合卫生技术评估等手段,促进耗材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设备处处长许峰介绍,为了规范医用耗材供应,北大三院对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医用耗材限定供应企业数量,每个临床科室每专业一年最多可以申请4种新耗材,未通过医院装备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品种,一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探索新的价格发现机制

  

  8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395号建议的答复中,释放了耗材一致性评价的信号。

  

  答复写道,“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积极配合医疗、信息、卫生经济、编码、医保、物价、招采、流通等相关专业机构,促进医用耗材各环节管理的无缝隙衔接,提高管理效率,并配合相关管理部门建立耗材一致性评价机构,加强相关方面研究,完善评价机制,间接促进对一次性非植入高值耗材等费用增长的合理控制。”

  

  但耗材一致性评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冯靖袆看来,耗材相对复杂,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一致性”的要求不同,进行评价的内容也不一样,甚至可以说一个产品就是一个研究课题。

  

  “耗材的评价可能只能是医院从一个点一个点切入,然后各方汇总。”她补充道,耗材一致性评价要从材料本身、产品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入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结合产品特性来发现评价的关键点,这个过程中需要医工人员提升专业知识,跟临床医生增强协作和配合。

  

  一致性评价脚步渐近,耗材的全国性的采购改革也将来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表示,于2019年下半年起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在不久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也说,在借鉴前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医保局将结合高值医用耗材自身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集中带量采购方案,推动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

  

  在蔡江南看来,带量采购的目的不是单纯地降费,而是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加透明的价格发现机制。他将带量采购等做法视为中国新医改中的“搅局式创新”,其目的不是颠覆原有的体制,而是要实现去中心化,去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性价比。改革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寻求医疗服务生态链各相关方的利益平衡点,拨开迷雾,剥离附加在药品和耗材上的非治疗功能,回归医疗服务的本质。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郭厚杰)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