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 /
“数十位药品GMP检查员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同时出发,飞往7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执行首次国家药品境外检查任务。当年,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心中充满了自豪。”回忆起那段经历,王敦岚仍为当时的壮观场面而激动。
“穿上制服的一刻,感觉自己就是守护药品质量安全的卫士。”——王敦岚,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生产监管处副处长、国家药品检查员,多次担任药品境内外检查组组长
中国医药报记者 窦洁 报道 为顺利开展药品境外检查工作,从2007年起,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就着手选拔筹建国家药品境外检查员队伍。经过层层选拔以及境内外多次培训,直到2011年,中国药品检查员第一次开展境外检查工作。
“数十位药品GMP检查员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同时出发,飞往7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执行首次国家药品境外检查任务。当年,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心中充满了自豪。”回忆起那段经历,王敦岚仍为当时的壮观场面而激动。
为国守门 为民把关
作为第一次药品境外检查组的组长,王敦岚深知责任重大。
“检查之前绝不打无准备之战。”这是王敦岚多年来奉行的原则。每次在国内检查时,她一定会做到胸有成竹。为做好第一次境外检查,检查组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如建立工作讨论群,认真研究企业SMF文件(药品生产现场主文件),对车间布局工艺流程质量标准进行细致探讨等。遇到有异议的部分,则前往药品审评中心或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查档。检查组不放过每一个可能的疑点,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方案。
2011年冬天,王敦岚带领的检查组于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多钟到达境外住处,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就出发前往检查企业。该企业处在非英语系国家,语言转化不易,5天的检查,时间紧任务重,检查组每天都工作到晚上7点多钟。现场检查结束后还要进行小组讨论,十分辛苦。“但是这是中国第一次派组执行境外检查任务,每当看见检查场所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我们每一位检查员都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无上的荣光,工作充满了热情。”王敦岚说。
5天中,检查组每天都会将发现的缺陷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确认,双方会就有异议的部分进行严谨、专业的讨论。
令王敦岚印象深刻的是,对于一个年度质量回顾中稳定性考察数据统计学问题,双方存在分歧。该公司特意从母公司紧急增援了一位数学博士,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半天的讨论,最后检查组从检验结果、趋势分析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给出有力的证据。
对此,企业表示信服,并给予中国药品检查员高度评价:“Professional(专业的)”“Open(开放的)”!他们认为,中国药品检查员专业、严谨,且持有开放的心态。在整个检查中,检查员们表现得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充分展现出中国药品检查员的专业素养和良好风范。
这次检查经历使王敦岚深感开展境外检查十分重要。“这是体现中国国际地位、保证进口药品质量安全、保护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应有之举,守好门、把好关是每一位境外检查员的神圣职责。” 王敦岚强调。
让检查服务于行业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建立专职检查员队伍,许多检查员的主要工作还是药品监管。因此,在王敦岚看来,利用每一次检查,多积累检查经验,将好企业的优秀做法不断总结和提炼,将其服务于监管,服务于发展,推动国内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也是药品检查员的重要责任。
境外接受检查的企业一般为世界500强企业,其管理相对较完善。王敦岚将境外检查工作概括为两点:“一是查,二是学”——在检查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每一次境外检查机会,把境外企业先进的理念带给国内企业,不断提升民族企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所以,王敦岚注意做一个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检查中、监管中的疑点难点,带着问题去查。如过滤器截菌率验证中的溶剂选择、数据可靠性、培养基灌装起始步骤等。到境外检查前,如国内有类似品种的,她还会提前去相关企业开展调研,了解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
让王敦岚获益匪浅的是,每一次境外检查结束后,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都会组织检查员进行汇报交流,这令检查员们有机会梳理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国内外企业对比,寻找提高我国药品监管效能的方法。如在2017年的一次检查汇报交流中,境外检查小组表示,国外由同一集团公司生产的原辅料,作为原料进入另一家子公司时无须再次检验,仅进行逐桶鉴别项检测。而国内企业仍然需要全项检测,且各省掌握尺度不同。建议监管从产品质量安全出发,通过风险评估,借鉴国际通用做法,结合国内即将实施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统一规范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检验,从时间和成本上减少浪费,促进企业发展,这些都为以后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
知识储备走在监管前面
多年来,王敦岚一直注重不断提高自我能力。
她认为,检查员需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检查技能。同时,作为医药强省——江苏省的一名省级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她对知识更新有着迫切的需求。
“比如,单克隆抗体以及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生产企业在江苏不断涌现——目前国内有3家企业的PD-1产品完成临床研究,进入报送生产申请阶段,1家企业的CAR-T疗法申报临床,这4家企业均在江苏。江苏已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国内弯道超车。要在后续的生产检查中跟上监管的需要,就要求我们要紧跟科技和时代的步伐,知识储备永远走在监管的前面。”王敦岚说,她平日比较关注美国、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规以及科技的发展。两三年前她就开始加强生物制药等方面的学习,努力补短板、强弱项。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还需要多去企业调查研究,虚心学习请教。”王敦岚表示。
检查中,王敦岚一直注意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让企业“敢于说”,让自己“听得进”。她认为这样做既有助于让企业如实表达,发掘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自己知识完善,因为“真正的老师在一线”。
在与被检查单位沟通时,王敦岚习惯用开放性提问方式,比如用“这项工作是怎么做的”代替“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认为,倾听企业的陈述和举证,是检查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王敦岚回忆起15年前刚开始参与药品检查时的情形,“每检查一家企业,晚上回到房间,我都会在脑海里过一遍当天的检查情况,想想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从其他几位检查员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从企业又学到了什么,并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我也会随时记录有代表性的检查缺陷、企业比较好的生产管理经验,以及新的知识点。”
“虽不能说自己是一名多么优秀的检查员,但我一定是一名很努力的检查员。”采访结束时,王敦岚谦虚地对记者说。
检查员手记:以细节关怀激发员工质量意识
在执行境外检查的过程中,境外企业努力营造以人为本、诚信向上的企业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次境外检查,刚刚走进企业大楼,就看到了一面“笑脸墙”,办公室内许多员工的桌上都摆放了家人生活照。据该企业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希望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提醒企业每一位员工:“你的工作是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任,不要轻易弄丢。如果你们家人生病了,你们生产的药品是否敢于给他们服用?”这让我深有感触:作为检查员,我们检查的药品是否敢于给自己的家人服用?其实,这就是检查员工作的质量保证底线。
还有一次境外检查,检查结果并不理想,企业方也对最后的结论表示认可。检查结束之际,企业方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检查组能和他们一起去另一间办公室,对幕后参与检查准备的其他20余位员工表示问候。企业总经理解释道:“这5天我们都如实反馈了企业的真实管理情况,除了这个办公室十几位直接参与检查的企业人员以外,另一间办公室的20多位员工也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尽管结果不理想,但是希望你们能跟我们一起对所有付出努力的员工表示感谢。我们会积极努力改进。”
当检查组全体人员一起向所有配合检查的企业员工表示感谢时,大家一起鼓掌互相表示问候。
人是保证药品质量的第一要素,激发企业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是保证药品质量稳定可靠的重要手段。
54 条评论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
2015-05-14 12:56:05
回复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2015-05-14 12:56:05
回复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
2015-05-14 12:56: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