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新陈代谢与洁肤化妆品概述(二)

  • 作者:徐良
  • 来源:中国化妆品杂志
  • 2014-09-06 09:44

    2.皮肤的主要代谢作用
    皮肤作为人体整个机体的组成部分,它和人体一样,存在着一些基础的代谢活动,如糖、脂肪、水、电解质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调节人体代谢的方式,如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酶系统调节等等,同样也在调节皮肤的代谢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皮肤的主要代谢包括:
    (1)糖的代谢 
    皮肤中的糖的代谢是以糖原、葡萄糖和粘多糖三种形式进行的。 
    糖原分布在皮肤表皮的颗粒层,在皮肤皮脂腺边缘细胞内和汗管的基底细胞中也存在较多的糖原含量。然而,当皮脂腺细胞成熟及汗腺分泌细胞分泌活动增加时,糖原含量减少。
    葡萄糖在皮肤中的含量大约为60~80毫克公斤,分布在各个皮肤层中,皮肤中的葡萄糖经过无氧酵解的作用变成乳酸,这种变化多发生在皮肤的表皮层中,为皮肤表面维持一定的酸度。皮肤的糖含量增加(如糖尿病患者)会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易于发生皮肤感染。 
    粘多糖存在于真皮基质中,是真皮基质的主要成分。粘多糖中的透明质酸多以自由状态存在,是一种不定型的胶体物质,有很强的粘性,可以黏附在细胞上,保存水分,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2)脂肪的代谢 
    存在于皮肤表皮细胞中的脂肪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和磷脂类化合物。胆固醇多以游离胆固醇的形式存在。皮肤中的磷脂类物质对细胞膜的胶体状态和通透性有着重要意义。胆固醇中的7-去氢胆固醇是维生素D的前体,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会转变为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在真皮和皮下组织中,存在着中性脂肪。未成熟的皮脂腺腺细胞中主要含有磷脂成分,当腺体细胞成熟后,其中的脂肪成分墨迹为不饱和甘油酯。儿童皮肤表面的脂质膜内,含有较高含量来自于表皮细胞的胆固醇,而成人皮肤表面面脂质膜中的脂质成分则主要来自于皮肤,其次来自于表皮细胞。
    (3)水的代谢 
    皮肤的含水量大约占人体含水量的18~20%左右,其中75%的水分在细胞之外,主要存在于皮肤的真皮中,成为皮肤各种生理作用的重要内环境,同时对整体的水分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当人体急性脱水时,皮肤可以提供其总水分的5~7%来补充血液循环中的水分需求。当体内水分增多时,皮肤水分也随着增多,表现为皮肤水肿。皮肤和肾、肺及肠是人体排泄水分的主要途径。皮肤自身的排水总量可以达到300~420克/24小时,比肺的排水量高出大约50%。在常温情况下,经皮肤通过非可见汗液的水分排泄占皮肤总水分排泄量的10%,其余的水分经表皮角质层排出体外。
    (4)电解质的代谢 
    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皮肤的皮下组织中,皮肤也是人体电解质的重要贮存部位之一。氯化钠是皮肤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能维持水的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电解质的代谢主要是经过肾脏和汗液,出汗多时,每24小时可以排出20~40克电解质。钾、镁和磷存在于皮肤细胞中,钾具有调节细胞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镁可以激活一些酶的活性,同时具有抑制兴奋的作用;磷则是多种代谢物质和酶的重要成分,可以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转换。 
    铜在皮肤中的含量较高,是酪氨酸酶的成分之一,在皮肤黑色素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与角质层的形成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硫在皮肤中的含量也较多,分布在表皮和指甲角质蛋白中。
    (5)蛋白质的代谢 
    皮肤的蛋白质可以分成三个种类:即纤维性蛋白、非纤维性蛋白和球蛋白。纤维性蛋白又可以被分为张力微丝、角蛋白、网状纤维、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球蛋白是细胞核内核蛋白的主要成分。皮肤的角脘细胞从基底细胞开始,向表皮层迁移,随着细胞结构的逐渐崩解和消失,其含有的蛋白质也随之更迭,到达颗粒层时出现透明角质,到达透明层变成为半液体状的基质,到达角质层时变为角蛋白。在皮肤中还存在着多种氨基酸类物质,表皮内主要含有酪氨酸、胱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真皮中则主要含有羟辅氨酸、辅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等物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