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药集团董事长:战略创新 成就“双百工程”
日前评选的“2006中国医药行业十大创新人物”中出现了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就是东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增贺,他被同行称之为睿智敏行的年轻企业家,他带领的东药集团被称之为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四大家族之一。
在董增贺看来,创新意识营造了企业宽松的创新氛围,也成就了东药这个以国内外市场二分天下的大型国企的伟业:从60年前仅有一黑一白(黑为活性炭,白为葡萄糖)产品的化工厂,到如今能生产800多种药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0多亿元资产,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出口创汇1.4亿元。历史的秉承,企业的发展,董增贺的创新意识使他发挥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
董增贺在2006年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战略创新。他说:“2007年我们要达到百亿集团,我们靠什么?答案就是创新。我们要实施‘利基化战略’,就是更小的群体,更大的利益。”为此,他制定出明确的措施和目标:强力打造以东北制药总厂为核心的原料药平台、以总厂和“一药”为核心的化学制剂平台等七大平台,培育超10亿、超5亿、超1亿、超5000万品种的一个产品群,并且以盈利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目标。目标有了,如何确定市场方位,如何绑定自己的消费群体,这是考验东药新领导班子经营谋略和市场智慧的一份标准试卷,更是对年轻企业家董增贺方略水平的检验。
董增贺请来了市场销售、财务、研发、策划、信息情报等诸路“诸葛”,用数字“说大事、 议大事”,决定化学制剂、微生物制剂和天然药物这三大主导产品群的何去何从。紧接着,他又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分头下到各大区域,重点进行单品种的市场销售情况调研,搜集医疗机构、经销商和顾客的反馈意见。对于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类医药展销、贸易洽谈会,东药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目的很明确,即“研究彼之长短,分析此利弊”。经过若干轮次的“碰撞”,主导产品和消费群体定位的思路也越来越明晰。
根据“复合利基化”的原则,东药最终确立了经营战略的“发力点”:第一,实施“重点产品群主打”战略,集中人力财力,选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珍稀渭、强力维生素C片、安塞他美作为重点产品,通过重点产品的成功策划与组织实施,占领高端市场,追求高端“边际收益”,为“十一五”期间化学制剂药品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实施“普药(OTC)产品群精做”战略,巩固扩大普药(OTC)低端市场份额,扩大“总量收益”。根据国家的“两网”建设和现有的网络,利用东药“普药(OTC)质量好、市场影响力大的优势,逐步扩大农村的市场占有率”;第三,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培养核心竞争力产品。品牌是产品同质化竞争中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之一,企业为此制定了《企业品牌建设纲要》,成立了品牌管理部,精心打造以“珍珠行动”为代表的系列品牌,加速强力片、黑丝品、东方维龙等品牌产品的策划。
用董增贺的话来诠释,就是“瞄准国际的、盯住国内的、下手到期的、抢先报批的,长远战略品种不放松、短平快品种不忽视”。应该说,这是东药企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战略性创新。
在谈到东药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创新这个话题时,董增贺侃侃而谈:要创建百亿集团,没有大量的产品群是不可能的,产品群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靠自己培育。一方面东药要培育壮大现有产品,另一方面东药也要培育壮大新研发的产品。当然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时可以做出调整的。
显然,这番话是对企业遵循“复合利基化”原则的说明。董增贺认为,战略创新,“百亿集团,百亿东药”将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