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工作调查报告

  • 作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10-25 22:51

  “朱师傅,这个星期生意如何?”记者见到陆明芝时,他正在和本村几个民间厨师通电话,一边问一边登记着内容。

  年过五旬的老陆,是江苏省扬中市八桥镇红光村的一名村干部,自从2006年兼任村里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以来,他的工作内容又多了:要向村民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要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检查……但让他颇感欣慰的是,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已经越来越大,村里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少。

   现状:农村安全隐患突出

  “食品安全,农村一直是最薄弱环节,也是最关键环节。一方面很多食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都是在农村进行;另一方面,农村也是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容易聚集的地方,安全隐患特别多。”说话间,老陆准备去村周边的一些搭建工棚走一圈。4月上旬,扬中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扬中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刚刚布置了农村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所以老陆特别要到江边、社区边角等偏远地区看看,防止有造假黑窝点、黑作坊躲藏。出发前,老陆特意拿上一沓食品药品宣传折页,路过有村民在家的,他就上前发上一份,并嘱咐一句“买食品看日期、买猪肉要看印花,发现问题及时找我”。路过一家小饭店,老陆又走进去,看人员健康证、环境是否卫生、是否有过期食品等。他说,本村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巡查,他每两月进行一次。

   应对:定人定岗三级监管

  村级工作站是扬中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最基层的脚,监管网络延伸至村民小组,主要承担食品药品宣传、协管和收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等工作。

  2006年起,扬中市就成立了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镇区均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所有行政村(社区)按照“六个有”(有班子、有牌子、有制度、有宣传栏、有举报电话、有工作台账)的标准建立了村级食品药品工作站,并聘请了79名食品药品信息员,具体负责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工作。通过连续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扬中市将食品药品监管网络覆盖延伸至最基层农村,构建起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协管网络,将监管的前哨安插到了基层村组,将有效的“监督之手”“伸”向了田间地头。

   成效:引起关注事故变少

  老陆们的工作看似平常,却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构筑了有效的“防护网”,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以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变化。陆明芝介绍说,以在扬中市农村很受欢迎的“办酒公司”为例,以前由于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卫生条件差、操作不规范等原因,每年引发数十起食物中毒事件。自2006年起,扬中市将“办酒公司”纳入农村食品安全的重点监督范畴,通过组织民间厨师免费培训、体检、公示、家宴申报、上门指导等措施,近年来未发生一起由“办酒公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刚才报的就是家宴信息,每周平均上报5条,每周一上午,我都必须把村里本周村民办酒席的情况摸上来,报给镇卫生院,否则就‘失职’了。”老陆说。

  统计显示,通过这样的设点布局,扬中市近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源于本市的食品药品假冒伪劣重大事件,食品药品抽检平均合格率达98%以上,成功创建成镇江市首家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江苏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市,食品安全工作连续七年位居镇江市第一,药品监管工作始终保持镇江前列。

   呼吁:尽快设立专门机构

  “我们现在的工作只是兼职,食品药品安全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有时候面对一些复杂的状况会感到力不从心。而且,我们也没有执法权,日常监管中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配合的情况。”老陆的话语中透着一丝无奈。

  据了解,扬中市现有持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664家,专业监管人员却只有10余人,监管人员少,任务重,尤其是镇村两级,没有专职监管机构和人员。

  基层监管人员呼吁,此次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将全部由一个部门监管,人员缺口较大,只有在乡镇一级建立食品安全专职监管机构,才能无缝监控源头生产、质量保证、市场准入和经营消费等重要环节,确保现场检查指导频次和监管覆盖面,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震慑制假售假行为,有力保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       (本报记者  许 琳  邵小青  通讯员  王秋平  冯太升)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