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乳腺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 作者:潘战和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01-23 14:57

  1月16日,“中国好声音”人气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脑、肺转移不幸病逝。乳腺癌话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被公认为名副其实的“红颜杀手”之一。不少女性开始恐慌:体检时发现了乳腺增生,会不会发展为乳腺癌?体检能查出乳腺癌吗?如何预防?

  有关专家指出,绝大多数乳腺增生症患者在绝经后会不治而愈,只有极少数非典型乳腺增生患者“会增加得乳腺癌的可能性”。事实上,乳腺癌也没有那么可怕,它不像卵巢癌、胰腺癌等深藏体内的肿瘤,而是属体表肿瘤,很容易早期发现。早期乳腺癌完全有可能治愈,且治愈率相当高。但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向,须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对乳腺癌了解越多,预防措施就会做得越好;即便万一患癌,对治疗也会有更正确、理性的认识,更能配合治疗,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多,预防措施少——早诊早治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之首,同时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属于乳腺癌相对较低发的地区,但近年来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据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乳腺癌新增病例4311例,发病率高达64.63/10万,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表现为:20岁以前比较少见,25~30岁以后,乳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40~50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升高。

  乳腺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很多,目前比较得到认可的主要包括:不育或未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大于30岁),月经初潮年龄小,绝经年龄晚,从未哺乳或哺乳时间短,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病史,乳腺癌家族史,一侧乳腺癌病史,放射线暴露(包括既往胸壁放疗史),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摄入(雌激素替代疗法),肥胖超重,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摄入(高脂和高热量饮食),纤维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摄入不足等等。

  因多数危险因素较难控制和改变,能够有效预防乳腺癌的措施并不是很多。目前预防总的原则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坚持乳腺自查以及参加乳腺癌筛查(普查)以便早诊早治。

  减少危险因素暴露,降低乳腺癌风险的措施包括:合理膳食,减少脂肪摄入,增加粗纤维、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的摄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戒烟限酒;尽可能在合适的生育年龄足月孕产,尽可能母乳喂养,喂养时间越长,预防作用越明显;控制激素治疗剂量和持续时间,因为激素联合治疗5年以上会增加乳腺癌风险;避免辐射和环境污染暴露,只有在必需的情况下才进行医学影像检查。

  高危人群要更加重视、更高频次地做早诊筛查和专业咨询,甚至使用化学药物预防,或预防性乳腺切除。研究表明,服用他莫昔芬或依西美坦可以减少乳腺癌高危人群发病,但仅限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视情况使用,不可自行购药服用。对于部分BRCA1/2基因突变、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以考虑做预防性乳房切除术,但不是一定要做,须详细咨询肿瘤专科或乳腺专科医生。

  以上主要针对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预防属于一级预防,目前乳腺癌预防重点应放在二级预防上,即早诊筛查。乳腺癌是少数几个经研究和实践证明能够通过筛查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筛查发现的早期乳腺癌,治疗效果好,预后好,部分患者可免于放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早期乳腺癌可以进行保留乳房的手术,患者心理得到极大安慰,生活质量大为提高。因此,乳腺癌早诊筛查必须要大力宣传推广。

   首治须规范,随访要持续——预后可期

  得了乳腺癌如何进行治疗?首先要消除一个普遍的误区:得了乳腺癌就等于宣判死刑。实际上,乳腺癌很容易做到早期发现,早诊早治完全有可能治愈。一方面,乳腺癌筛查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规范的出台,可以有效筛检早期乳腺癌;另一方面,近年来乳腺癌临床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报道,2002~2011年间,乳腺癌死亡率以1.9%的速度下降。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很高,其中确诊乳腺癌后的5年存活率高达89.2%。乳腺癌幸存者大多因其他原因死亡,并非死于乳腺癌。因此,即使患乳腺癌,也不必恐慌,多数女性都会存活下来。

  乳腺癌治疗都有哪些手段呢?正确治疗的前提是正确诊断,病理诊断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明确病理诊断后接下来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肝、肺、骨、脑等部位的转移,从而进行临床分期。然后根据病理类型、分子检测、临床分期等信息,并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个人意愿和其他社会、家庭因素,综合决定采取何种治疗策略。其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包括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所有这些治疗手段,有的只需要其中一两种,有的则需要进行所有这些治疗。到底该采用哪种治疗手段,以及这些手段如何合理安排,先后次序怎样,都非常专业化,需要专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基本原则是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规范治疗。需要着重提醒的是,乳腺癌首次规范治疗非常重要,患者一定要选择到正规的有诊治经验的肿瘤专科或乳腺专科进行诊治。

  除了晚期外,乳腺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根据病理类型、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激素受体(ER/PR)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Ki67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行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可能不需要,也可能仅需要其中一种或几种,或所有这些辅助治疗手段均要进行,由肿瘤专科或乳腺专科医生判断决定。术后化疗一般在术后半年左右内完成,如果要进行术后放疗,通常在化疗之后进行。在完成术后化疗/放疗后,除继续完成1年的辅助靶向药物治疗,和/或辅助内分泌治疗外,同时进入监测/随访阶段。

  乳腺癌术后进行随访监测的目的是:①为了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包括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以尽早干预;②为了监测另一侧未患癌的乳腺,正视风险,加强监测;③随访监测之前的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等)可能带来的后续毒副反应,以及监测正在进行中的靶向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④随时发现其他一些可能的未预料的情况;⑤通过随访使医患互访互动,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维持较理想的体重。

  值得注意的是,对ER/PR阳性的乳腺癌来说,内分泌治疗非常重要和关键。患者一定要坚持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不要经常漏服,出现毒副反应请专科医生进行处理,不要随意自行停药。由于内分泌治疗需要每天服用,坚持至少5年以上,因而患者依从性不好,极大影响疗效,增加复发概率。患者家属要监督、提醒患者完成5~10年的内分泌治疗。

另外,积极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心情愉快、维持理想体重(体重指数在20-25之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获得最理想的预后转归。

  (作者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肿瘤科普专家)

   相关链接
  乳腺癌筛查早知道

  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 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 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 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普查2种。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2.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 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⑵ 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

  3.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⑴ 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乳腺X线筛查对4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年轻致密乳腺组织穿透力差,故一般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妇女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⑵ 乳腺临床体检:乳腺临床体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效果不佳,一般建议将体检作为乳腺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

  ⑶ 乳腺自我检查: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由于可以提高妇女的防癌意识,故仍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向妇女传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

  ⑷ 乳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或乳腺X线筛查结果为BI-RADS0级者的补充检查措施。鉴于中国人乳腺癌发病高峰较靠前,绝经前患者比例高,乳腺相对致密,超声可作为乳腺筛查的辅助手段。

  ⑸ 乳腺磁共振(MRI)检查:MRI检查可作为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可与乳腺X线联合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⑹ 其他检查:目前的证据不支持近红外线扫描、核素扫描、导管灌洗等检查作为乳腺癌筛查方法。

  4.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

  20~39周岁: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40~49周岁:适合机会性筛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50~69周岁: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70周岁或以上:适合机会性筛查: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5.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40岁前),筛查间期推荐每半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B超、乳房X线检查之外,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

  6.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⑴ 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⑵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

  ⑶ 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

  (摘自《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2013年乳腺癌筛查指南》)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