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症,为健康加“骨”劲

  • 作者:白 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05-22 14:12

  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专家呼吁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提高国人骨质健康水平。

   重视三级预防

  人体骨骼是动态的器官,身体会不停制造新的骨组织,而旧的骨组织会被分解及取代。通常在35岁前后,人体骨量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开始流失且不可逆转。因此,决定骨量主要有两个因素:峰值骨量和骨丢失率。防治骨质疏松症要从增加峰值骨量、减少骨丢失两个方面着手。在青少年期尽量提高骨峰值;在成人期尽量减少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也应加强重视,防治工作应从儿童、青少年抓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强调,骨质疏松症的一级预防,可以采取合理营养(补充钙和维生素D、少吃糖、食盐和动物蛋白);加强体育锻炼(负重和有氧锻炼)、增加日照时间(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等手段。

  “二级预防就是做到早发现。”王临虹表示,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这时可以进行简易筛查,自我评估,找出风险因子,如开展1分钟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女性绝经后、男性60岁以上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进行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则是指治疗和康复。王临虹谈及,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抑制骨吸收;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锻炼身体,令骨骼受益,同时改善人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而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夏维波教授补充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可选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雌激素)、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氟制剂、甲状旁腺素)和其他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K、锶盐、中药等。

   补钙和维生素D至关重要

  “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预防比治疗更要引起重视,从任何时候都不为早,从任何时候都不算迟。”王临虹强调。

  专家表示,若不及时“储备”骨量,补充钙质,骨骼质量将会变差,并进而引发骨质疏松、骨折等一系列骨骼健康问题。但是,大家普遍认为,从日常饮食中就能获取到足量的钙质,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结果,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与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800~1000毫克的日推荐摄入量相差甚远,缺口高达600毫克。

  夏维波介绍,人体中的钙有99%存在骨骼和牙齿里,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而维生素D3能增强将钙质主动运送到细胞的能力,从而减少补钙过程中的“钙浪费”,有效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钙质和维生素D3同补,能达到更好的补钙效果,钙含量在600毫克左右并添加维生素D3的钙制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夏维波提示,绝经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此外,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也会使人体缺钙,导致骨质疏松。这几类人群应尽快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测试,及时监测自己的骨质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补充。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