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改善我国胃癌诊治现状

  • 作者:靖九江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07-10 15:48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目前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2万例,居全球首位。而且我国胃癌晚期发现的比例较高,胃癌早期诊断率(<10%)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50%)。因此,如何提高对胃癌的认识,继而提高胃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率,成为我国医务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借第十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之机,记者就我国胃癌的发病现状、特点,以及胃癌的治疗进展等,采访了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季加孚教授和浙江省消化系统肿瘤诊治中心主任、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程向东教授。

  早就医争取最大治愈机会

  “每年全球新增病例将近一半(47%)在中国。”谈到中国胃癌发病的现状,程向东教授指出,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处在一个缓慢上升的阶段,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的发病率,但在属于胃癌高发区的东北、西北、华南以及沿海地区,近年来发病率呈稳中向下的趋势。“我国胃癌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晚期病人多;其次,按照组织学分型,治疗效果比较差的弥漫型胃癌患者较多;第三,按照胃癌上、中、下端位置,下端胃癌患者较多。”

  季加孚教授则将我国晚期胃癌患者较多归因于在早期诊治方面存在的巨大缺失。根据《2014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他指出,胃癌早期症状比较隐匿,且容易和其他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很多患者因此错过了诊断及治疗的最佳时期。他进一步建议公众,如出现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报警症状,需积极就医,并根据医嘱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以尽早排除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争取最大治愈机会。此外,季加孚教授还特别提到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现在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基因分型助推精准化治疗

  我国胃癌治疗水平已逐渐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轨,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断提升。程向东教授指出:“随着胃癌分型从最初的大体形态分型、组织学分型,发展到如今的基因分型,胃癌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也不断获得突破。目前,胃及其周围淋巴结切除(D2)是胃癌标准手术,而术后辅助化疗一般获益将近10%,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经过验证有明确治疗手段和疗效的基因靶点。”

  相比普通胃癌,HER2阳性胃癌进展更快,恶性程度更高,更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也较差,因此被列为较为凶险的胃癌亚型之一。这类胃癌对于术后常规治疗手段不敏感,而以抗HER2靶向治疗为核心的精准医疗手段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部分患者的命运,即使是晚期患者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程向东教授介绍,研究显示,中国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接受规范化的抗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方案,能够降低28%的死亡风险,显著延长总生存期。因此,胃癌患者确诊后需尽早明确HER2状态,采取规范化的抗HER2治疗,争取最大生存机会。

  “我们希望能够获得医保、慈善机构、商保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以此进一步降低重大疾病患者的治疗负担,从提升早诊早治意识、促进规范化诊疗、减轻患者治疗负担三方面入手,打造多位一体的胃癌防治平台,从而真正改善我国胃癌整体诊疗效果。” 季加孚教授强调。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