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疾防患”排查风险 “落地有声”践行新法——大型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诊脉行动”实录

  • 作者:李雪墨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3-03 10:51

  图为某超市工作人员正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自查。
  图为国家总局食监二司工作人员正在了解第三方审查机构审查情况。


  为期7个月的大型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排查——“诊脉行动”已告一段落。2月24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行业协会和食品经营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大型食品经营企业“诊脉行动”总结会在江苏扬州召开——大量一手数据、详细分析报告、十几本制度规范汇编,给“诊脉行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协会“望闻问切”

  大型超市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和重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强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防控,要由事后危机处理向事前风险防范转变。这就在法律层面对大型超市提出了制度性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贯彻落实新法,强化零售企业食品安全守法意识,查找和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关键环节,2015年5月~11月,由国家总局食品监管二司指导,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法律专家、第三方审查领域专家,选取了20家大型食品经营企业,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企业自查和第三方核查相结合的“诊脉行动”。这20家企业全部来自2014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强排名前50名,包括华润万家、大润发、沃尔玛、联华、家乐福、永辉、步步高、物美、家家悦、中百、麦德龙、乐天超市、天虹、欧尚、北京华联、卜蜂莲花、人人乐、永旺、美特好、超市发。参与自查的门店达3666家,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

  为让自查有的放矢,连锁经营协会组织专家依据《食品销售规范》编写了近300条自查条目,还邀请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和天祥集团两家专业第三方审查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第三方审核阶段审查门店达346家。

  2015年6月~8月,20家企业首先梳理监管部门、媒体发现的行业食品安全问题,再比照《食品销售规范》进行内部自查,全面查找本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形成自查报告提交连锁经营协会汇总分析。

  9月~11月中旬,第三方审核人员依据《食品销售规范》的300多个检查点审查企业门店,指导企业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并组织专家做风险评估分析,为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改进建议。

  11月~12月底,连锁经营协会组织专家评估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状况,总结大型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提出强化企业自律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建议,形成大型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诊脉行动”报告。

  在“诊脉行动”总结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楚东用十分直观的“雷达图”展现了“诊脉行动”中发现的企业共性问题,并对问题原因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四大方面统计20家大型超市的综合情况,我们发现,企业在‘组织机构与制度’方面合格率为83.2%,‘场所、设施和设备’的合格率为81.8%,‘从业人员管理’合格率为81.8%,‘过程控制’合格率为78.24%,合格率最低!”楚东指出了企业共同存在的异常“脉象”——“食品安全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过程管理’仍是食品经营企业的最薄弱环节!而‘组织构架’的不合理是导致过程管理的制度实施、人员操作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过程管理’,合理设置‘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构架’是当前零售企业自我提升、行业参与、政府指导改进的重点方向!”

  企业“自我药疗”

  通过“诊脉行动”,企业审视自身,对发现的问题边自查边改进、进行“自我药疗”。比如:不少企业加强了对进货查验的索证索票管理和对温度控制的冷链管理;完善了从业人员培训和日常操作规范;对生食产品实行专间、专柜管理等,实现合规性,控制风险点。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总监王捷伟介绍:“自去年5月份开始,沃尔玛组建了诊脉工作小组,回顾和拟定内部自查清单,开展了两轮内部自查和整改,配合完成门店的第三方专家组的现场审核和完成整改,通过实施‘诊脉行动’,沃尔玛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大润发超市按照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的要求,

  不断创新做法,在各门店定时播放消费提示广播——“亲爱的顾客,请将您所购买的商品分类存放,食品与非食品,冷食与热食,生食与熟食分袋携带。如果您使用的是环保购物袋,请注意清洗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华润万家在“诊脉行动”中,落实门店自查项目工作,共审核门店496家,第三方专家组抽查门店44家店,没有发现系统性风险问题。华润万家通过制定专项整治计划,实现了从原料准入、制作加工,到最后陈列销售全过程的监督管控。

  王捷伟表示:“在《食品流通经营规范(评审稿)》的征求意见阶段,引入‘诊脉行动’,依据规范逐条检验企业实际适用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法规实践创新先例。国家总局带领企业主动参与食品安全法规制定,边实践边落实,使法规实施更具操作性,实现了先实践、后应用的科学立法模式。”

  国家总局食品监管二司司长马纯良表示:“‘诊脉行动’按照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要求,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探索建立了大型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和评估制度,汇编成册10多个成果文件,社会影响广泛、成果斐然,成为食品经营领域率先垂范、实践新法的一股力量。”

   总局“开方诊治”

  记者看到,“诊脉行动”的成果清单林林总总列了十多项,有检查指南、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等。总结会上,国家总局食监二司、行业协会、食品经营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围绕这些文件的修订,进行了热烈研讨。

  楚东表示:“‘诊脉行动’取得的成果需要靠制度保持和延续,需要应用工具化的标准系统实施,才能达到持续改善并解决问题的目标。否则,目前改变零售业食品安全现状的良好开端将成为一次大运动而非长久机制!”

  为解决企业操作难、认知不统一、执法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国家总局委托协会“开方诊治”——起草完成了《大型食品销售经营企业监督检查规程》、《大型食品销售经营企业第三方审核检查指南》、《大型食品销售经营企业自查检查指南》三大核心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文件。针对审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高风险点,组织制定冰台商品、熟食制品加工和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加工等操作规范,编制了防治虫害的操作指引,这些标准已经在参与行动的企业中开始应用。国家总局还指导协会针对商品合格证明、食品保质期、包装标签标注、进口食品、供应商、超市审查员培养等问题,起草了多项标准规范文件。

  “这些文件既是企业所需要的标准规范,也是政府亟待补充的法规内容。我们鼓励协会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制定更多、更有效率的行业标准和指南。只要这些标准和制度被企业应用、行业公认,都可以普遍应用于食品经营领域。”马纯良表示,“国家总局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理念是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国家总局即将出台《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以及配套的检查要点清单,目的是要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标准化、统一化、透明化。在‘诊脉行动’中研究起草《大型食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规程》,就是将监督检查办法和监督检查要点清单落地,不断完善监管执法制度体系。”

   行业“健康调理”  

  总结会上,参会代表一致认为,“诊脉行动”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五大方面:一是参与企业对承担食品安全责任更加明确和清晰,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与《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得到有效衔接,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和风险控制意识有所提升;二是行业协会通过组织实施“诊脉行动”,探索和积累了行业自律的经验和做法;三是全面梳理了大型食品经营企业的共性食品安全风险和问题,有助于企业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系统检验了国家总局制定的《食品销售规范》,探索形成了大型食品销售企业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规程、第三方审查机构大型食品经营企业审查指南和大型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自查指南,三者互相衔接、彼此兼容;五是探索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行业协会引导自律、第三方审查机构专业审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指导的四位一体的社会共治模式。

  20家企业纷纷建议,把“诊脉行动”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坚持下去,持续推动企业达到更高标准,实现食品经营行业全面“健康调理”。

  此次“诊脉行动”中,没有收取企业一分钱,连锁经营协会和第三方机构全程公益实施,工作总量达到600多个工作日,企业工作总量达到4000多个工作日,凸显了行业的凝聚力。连锁经营协会投资200多万元开发了“中国商品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全国零售企业商品进货查验、批次管理等相关信息共享,保障索证索票信息真实性,并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合规性。

  “食品安全基础管理示范店”、“超市审核员培养计划”是“诊脉行动”的又一个台阶,将培训关键岗位责任人员,孵化更多的示范店;为企业培训专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实战技能的审核员队伍,大润发、华润万家、沃尔玛的食品安全部门负责人还共同发起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食品安全委员会技术执委会”,执委会将深入研究连锁经营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引导企业由他律到自律。

  马纯良表示:“作为食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大型超市应进一步提升食品供应的效率和质量。国家总局将支持保留‘诊脉行动’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开展‘领航计划’,多软件、少硬件,培育有意愿、有能力执行更高标准的零售企业,成为行业标杆。大型食品经营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诚信经营评价机制和质量体系评估标准,把好进货关,以倒逼机制促进上游提升效率和质量,推动食品供应链的供给侧改革。”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