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助您享受美好睡眠

  • 作者:毛丽军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3-25 09:50

  图为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当天,全国名老中医周绍华教授(左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毛丽军主任(左一)、李涛主任医师等多位专家为广大患者现场义诊咨询。  本报记者  于娟  摄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睡眠是人正常的生理节律现象,在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它是人体恢复精神,维护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各方面压力的增多,睡眠障碍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今年3月21日是第16个“世界睡眠日”,主题是“美好睡眠,放飞梦想”。

  病理性失眠需注意

  在我们所有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体会到失眠,那么是不是失眠就都有问题呢?显然不是!比如睡觉环境的改变,睡前喝浓茶、咖啡等均会导致失眠,这种偶尔失眠一般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后就会恢复。病理性的失眠是指由于入睡或睡眠持续困难导致的睡眠质量和(或)时间下降,不能满足正常生理和体能恢复的需要,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其时间上指每夜睡眠总时间少于6小时,每周持续3次以上,持续至少1个月;严重者可诱发生理疾病或者产生焦虑、抑郁,同时焦虑、抑郁和疾病又可加重失眠,导致恶性循环。通常失眠的表现有:入睡困难、易醒、早醒、醒后再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等,例如我们常说的“通宵达旦、半睡半醒”,同时多伴有失眠不足引起的疲倦乏力、心慌、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甚者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等。

  出现失眠怎么办

  首先别慌。当出现短暂性失眠时,需要分析造成失眠的原因,一部分是可能因为最近学习或者工作压力大,也有可能因为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惯的变化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调整自身的心态,放松自己,适当运动,睡前听愉快的音乐等方式促进睡眠,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使用安眠药或者镇静药来改善睡眠。

  其次,如果失眠严重影响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那样我们需要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一般医生会根据不同失眠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遵从个体化和按需用药的原则帮助患者达到理想的睡眠。一般来说,西医可选择低剂量、间断、短期给药为主的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舒乐安定、地西泮等)或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佐匹克隆、唑吡坦等),如果合并焦虑抑郁者,可选用舍曲林、帕罗西汀或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药物,但是由于这些药的副作用较大易被患者拒绝,这时中医药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中医药可多种方法治疗失眠

  中医药在治疗失眠中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中医称失眠为“不寐、不得卧等”,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说“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因其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在治疗方面中医药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中医药安全范围大,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有利于失眠患者长期服用;另一方面,中医药针对患者能够做到“辨证施治”,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治疗思想;更重要的是中医药“简、便、廉、效”的特点更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在临证中我们一般将失眠分型为:{1}心脾亏虚型,常选用归脾汤;{2}心阴不足型,常选用天王补心丹;{3}心虚胆怯型,常选用安神定志丸;{4}肝郁血虚型,常选用酸枣仁汤;{5}心肾不交型,常选用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6}肝郁不舒型,常选用柴胡疏肝散;{7}痰热内扰型,常选用柴芩温胆汤。而且中医可以为患者选用合理食疗单验方,如银耳百合粥、桂圆莲子汤等;药物泡茶饮有枣仁、玫瑰花、合欢花、珍珠粉等。此外中医药治疗失眠还有许多非药物疗法,如气功、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众多方法可供患者选择,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最后,希望大家在正确认识睡眠的基础上,配合良好的心态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及合适的药物治疗,这样我们一定可以做到“高枕无忧”。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