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湿疹、感冒等小儿常见病的防治

  • 作者:张天一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4-14 09:51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中最为多发的一类,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或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感冒、发烧的情况就更为多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瑶表示,对于轻微打喷嚏、流鼻涕、咳嗽、低烧等初期的呼吸道感染,一般情况下只需在家中加强护理,多饮水,采用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并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可以先不用吃药,也不必马上去医院诊治。但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咳嗽得比较严重,或是持续发烧、热度不退时,就要到医院检查,最好通过查血象来判断病原,以确定是否需要服抗菌药。

  “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感染,一般不必服用抗菌药,如果有细菌感染时,再使用抗菌药。常见的儿科医生推荐的退烧药主要有两种:即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有咳嗽时则可以选用化痰、止咳药物。雾化吸入也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如果感染得比较严重,口服药物也控制不了时,可能就需要考虑输液。”刘瑶进一步说。

  宝宝发生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抵抗力低下,因此为了增强抵抗力,刘瑶建议,平时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平衡,补充适当的营养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此外,接触传染源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大原因,因此在感冒流行的季节,应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的几率,以免交叉感染。

   腹泻

  腹泻也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变稀为特点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按照病因来分,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常见的非感染因素有受凉、乳糖吸收不良、食物蛋白过敏等,感染因素有病毒和细菌感染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梁芙蓉说。

  刘瑶介绍说,如果发现孩子腹泻,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采集孩子大便,并到医院化验便常规,以此来确定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同时可服用思密达来缓解症状,也可服用益生菌。一般来说,对于受凉或饮食不当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服用这些药物后患儿可在几天内自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大便过稀,身体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就容易流失,很有可能会引起脱水,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梁芙蓉强调,除了服用药物以外,家长还要注意给孩子适当地补充液体:对于轻中度的腹泻,可服用口服补液盐,以补充电解质和水分;如果脱水程度较重,则需要静脉补液。当然,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增加水分的摄入。

  “如果想要预防腹泻,首先是要平衡饮食,因为胃肠的抵抗能力来自于营养的供给,只有营养平衡,胃肠道的抵抗力才会完善,病菌的侵扰才会减少。当然,家长同时也要注意孩子平时的清洁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止感染。”梁芙蓉表示。

    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后大部分都会出现黄疸,尤其在早产儿中发病率就更高。据刘瑶介绍,黄疸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红细胞破坏较多,肝脏和肠道功能不够完善,使得在出生后过多的胆红素在体内聚积,从而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发黄的情况。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大多数患儿都是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后出现,不过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大约会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逐渐消退,因此不必过于担心;而病理性黄疸一般比较严重,有些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出现,有些黄疸程度很重,一两个月都不消退,这些情况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梁芙蓉说。

  对于黄疸的治疗,刘瑶建议可以到医院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或者在家中晒太阳,这是目前临床上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此外,也可通过服用促进胆红素排泄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如茵栀黄可以起到疏肝利胆,促进肠道排泄胆红素的作用;而对于由于食用母乳而引起的黄疸患儿,可以考虑先暂停母乳喂养,以恢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湿疹

  湿疹是一种慢性、长期、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炎,主要发生于面部和耳部,严重时可到达胸背部和四肢,同时还有可能伴有脱屑和渗出的症状。“湿疹本身危害不大,但容易抓破而引起感染,同时也表示宝宝处于过敏的状态。”刘瑶表示。

  如果是轻微的湿疹,一般可不做特别的治疗,只是要注意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就可以,同时要加强保湿;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可以选择外敷的药物涂抹在患处来进行治疗,如果还是没有好转,可以使用含有激素的药膏。预防湿疹,刘瑶表示,最主要的是要避免引起过敏的因素。

  湿疹与食物过敏的关系较大,因此,要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对于牛奶过敏又不能母乳喂养的孩子,应用水解蛋白配方来代替普通奶粉。此外,家长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也要密切地关注孩子对新添加辅食的反应,如果有过敏现象应及时停止。

   缺铁性贫血

  人体在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特别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6~24个月的宝宝。梁芙蓉表示,宝宝缺铁的原因有几种,其中包括宝宝从母体里获得的铁储备不足、膳食中缺铁(如鱼肉蛋奶豆摄入不足)、持续失血,铁吸收不良等都有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

  “如果是轻微贫血的话,可以吃一些富含铁的食物,比如红肉、动物内脏、动物血等;如果是较重的贫血,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补铁的药物。”梁芙蓉说,一般的缺铁性贫血服用补铁的药物后,治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缺铁性贫血在早产儿当中最为多见。“所以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的孩子,在满1周岁之前,即使不贫血也要预防性地口服小剂量的铁剂,以避免发生严重的贫血。”梁芙蓉表示。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