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药物如何做个好帮手

  • 作者:吴若琪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5-13 09:31

图为5月11日“世界肥胖日”当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减重中心的专家团队开展减肥义诊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定性为十大慢性病之一,并将每年的5月11日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在我国,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肥胖导致的代谢异常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加上人们对美丽身材的追求,减肥已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对如何减肥,特别是如何看待减肥药有很多疑问。例如,不节食不运动真的可以轻松减肥吗?吃减肥药会伤身体吗?市面上的减肥保健食品和减肥药有什么不一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减重中心主任医师袁振芳教授对这些问题回答说,减肥如同马拉松,需长期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反复减肥失败的肥胖人群可以选择药物辅助治疗。

  减肥药有多少种

  袁振芳教授介绍说,从作用机制看,减肥药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用于消化道,通过影响蛋白质、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另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抑制食欲起到减肥作用;第三类通过增加基础代谢和消耗达到减肥目的。不过,有些减肥药是多种成分的复合制剂,既可以影响营养素的吸收,也能抑制食欲。

  在我国,目前国内减肥品市场多以保健食品为主,真正是“药品”的减肥药只有一种,即奥利司他,该药适用于肥胖症或体重超重患者的治疗。奥利司他是一种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可以抑制食物中30%脂肪的吸收,但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完全没有影响。

  作为非处方药,奥利司他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很少被吸收入血,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少,服用后也不会产生厌食、乏力等副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药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如油性便、脂肪泻等。“但也正是这些‘拉油’的副作用才会带来药物的减肥效果。”袁振芳教授说,“拉油”还可能造成一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的吸收障碍。

  我国还曾上市过另一种处方减肥药西布曲明,但该药终因安全性较差(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比安慰剂组高了16%),于2010年全面退市。遭遇类似情况的减肥药还有芬氟拉明、安非拉酮(属国家一类精神药品),由于严重的副作用现在都已经明确禁止用于减肥治疗。尤其是能明显抑制食欲的芬氟拉明,因其易引起心脏的瓣膜病变,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国外禁用。

  袁振芳教授指出,在国外上市的减肥药除了奥利司他,还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欲的减肥药,比如氯卡色林、复方减肥药Qsymia(含有芬特明和妥吡酯)和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其中,利拉鲁肽在国内也有销售,但只被批准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剂量不同),属于降糖药的范围。

  什么情况可吃药

  袁振芳教授反复强调,在减肥过程中应遵循“金字塔”原则,即药物并非首选,所有的减肥都应建立在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科学运动)的基础上。只有生活方式干预失败了,才会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减肥。

  如果超重或肥胖患者已经合并有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迫切需要将体重控制下来时,可以在开始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就加用减肥药。

  而对于一个单纯肥胖的患者来说,可以先行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如果不成功,此时再考虑加用减肥药辅助治疗。

  此外,对于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的中心性肥胖人群,也应先行生活方式的干预,3~6个月不达标后,可以加用减肥药。

  “药物一定是起辅助作用的,在减肥的某段时间内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平稳、顺利地将减肥坚持下去。”袁振芳教授介绍说,比如开始饮食控制的时候,患者经常会感觉饥饿难忍,而食欲抑制剂类减肥药则可以帮助患者减少饥饿感,养成少吃的习惯,让减肥能更好地坚持下来。“但无论什么时候开始用药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应当贯穿于整个减肥过程的始终,即便做了外科手术也是如此。”

  几个减肥认识误区

  误区一:总想不用付出努力,不用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量,只通过吃药就达到减肥的目的。

  袁振芳教授强调,这是对减肥药最大的错误认识。减肥治疗的核心应当是生活方式的干预,而药物治疗只是辅助的作用。像国内减肥药奥利司他,只是抑制了三大营养素之一的脂肪的吸收,而对另外两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没有影响,仍可以正常吸收。并且,该药对脂肪吸收的抑制只有30%左右,食物中的油脂并非百分之百地被排出体外。因此,光靠吃减肥药,不控制饮食,不增加运动量,就不可能让体重恢复到正常水平。

  误区二:减肥的目标设置太高。

  “不少患者来到减肥门诊,总希望一下就能将体重降到正常范围,这是不现实的。”袁振芳教授说,大家都知道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减肥更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进行。可以先设定减重目标为体重的5%~10%,每周减掉0.5~1公斤左右,匀速减肥才是理想的状态。

  实际上临床研究显示,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体重只要能降低5%,虽然在外观上可能没什么变化,但却已经可以明显改善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状况。

  误区三:男性减肥没多大必要。

  袁振芳教授介绍说,在医院的减肥门诊,更多见到的是女性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2),而很多男性认为减肥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但实际上,在我国中年男性发生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人比女性要多,如糖尿病的发病率、腰腹围的增度等调查数据都显示,我国男性健康状况比女性要糟糕,因此男性人群更需要重视减重的必要性。

  误区四:将减肥的药品与保健食品混淆。

  袁振芳教授指出,减肥药品一定是经过了大量专业正规的临床试验,减肥的疗效得到肯定后,由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上市。

  而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比如,很多号称有减肥作用的保健食品很多含有左旋肉碱,而在专业的医学研究文献中,几乎看不到左旋肉碱减肥作用的相关临床试验。

  “因此作为专业医生,无法对保健食品的作用做出评价。”袁振芳教授还强调,公众千万不要被网上推销的名目繁多的“三无”减肥产品所诱导,因为这些产品有可能违法添加了国家早已禁止使用的减肥药成分(如芬氟拉明),有时虽然看似有效,但往往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