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食安山东”品牌更响——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工作效果初显

  • 作者:颜炳霞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5-19 09:20

  图为新泰市朝阳农贸市场农残检测室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演示农残快检。    王刚  摄

  山东省于去年3月启动了首批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市、区,以下简称县)创建试点工作。为深入了解试点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今年3月21日~4月1日,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委托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13个首批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试点工作进行了中期绩效评估。通过评估发现,各地在创建中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创建工作的良好效果初步显现。

  全程监管  完善监管体系

  创建过程中,各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高青县按照“十个一”的标准,通过政府采购和调剂,实现了每个镇办监管所一部执法车、一台打印机、一台复印机、一部照相机、一部快检箱、一套组合文件柜,每人一台电脑、一部执法记录仪、一部执法终端、一套办公桌椅的标准配备,基层监管执法得到有效保障。全县767个行政村和社区,配备了826名食品安全协管员,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业务能力培训,基本形成了县、镇、村三级监管架构。在此基础上,高青县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标准化生产,从源头抓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规范和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许可,推行农业投入品经营登记备案制度,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防农业投入品乱用和滥用。

  滕州市在食品生产环节实行风险管理,对全市21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照风险高低进行分类,建立风险档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在食品流通环节,抓好上游控制,强化对批发商、代理商、大型商超和市场开办主体单位的监管,在400家批发企业推行“一票通”,解决食品安全溯源问题,规范提升市场生产经营秩序。在餐饮服务环节,开展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工作,对全市3200余家持证餐饮单位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并实施“寻找笑脸就餐”活动;开展“小餐饮”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早餐店150家,有效提升了餐饮服务单位的管理水平。

  智慧监管  提高监管效率

  各县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信息化作为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构建高效的“智慧食安”监管平台,推进食品安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新泰市在实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工程中,投资30余万元,配置计算机、移动终端等硬件,开发应用“食药监管”APP,有机融合行政审批系统、日常监管系统、稽查执法系统等数据,促进了监管方式由“地毯式”全面监管向“点对点”精准监管的转变。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农安)和公安“三安联动”的监管工作机制,可以有效推进监管、执法、检测、信息等资源共享与合作,实现无缝衔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滕州市、沂源县、邹城市、兰山区、莱城区等县区均制定出台了《食品安全“三安联动”实施方案》,建立应急处置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行刑衔接、检打联动,深化突出问题治理。邹城市围绕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先后开展各类专项整治37次,一年多来,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590余起,罚款300余万元,没收假冒伪劣食品9000余公斤,侦破食品违法犯罪案件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

  问题导向  开展系统治理

  当前,各地均加大了抽检监督力度,重点选取公众消费量大和近年来监管工作中发现问题较多、风险隐患较大、涉及非法添加的品种和项目,以及区域性特色品种,开展抽检。同时,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以抽检监测不合格率、问题发现率、问题食品后处置率和总体产品合格率等多种因素综合考核评价各部门各环节食品安全工作状况。

  此外,各地还积极对小餐饮、小摊贩、小食品以及早晚市、流动菜(果)贩等占道经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对各类食品摊点、瓜果蔬菜批发市场和夜市摊点实行规范管理;广泛采取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对旅游景点、学校、农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开展打击生猪私屠滥宰、食品“三小一摊”、非法添加食用明胶及含铝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行动。

  品牌引领  发挥示范效应

  以“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各县积极打造“食安山东”整体品牌,引导公众消费,引领产业发展,促进食品安全水平提升。滕州市建立“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全市共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基地13处,基地面积20余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57个,创建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4家,市级标准化示范场70个,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

  多元参与  促进社会共治

  各县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和激发公众参与创建热情,推动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部门协同、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法治保障的创建大格局。广泛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建立“蔬菜快速检测便民服务点”,开展“你点题、我检测”等活动,开通食品安全公众微信互动平台。

  为提升监管透明度,各地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抽检不合格产品的处置信息和违法犯罪处罚结果,提高监管公信力和权威性。邹城市在全市16个镇街全部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新增投入400万元用于邹城市检验检测中心能力提升,建立了食品监督抽检“四统一”机制,实行计划统一制定、部门分头抽样、样品统一检测、信息定期发布。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