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好不好,看什么

  • 作者:王建华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7-04 09:49



  患者看病时都希望医生给自己开点“好药”,有些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张口就是“贵点不要紧,钱不是问题,最好是进口的药”。在这些患者看来,价格贵的药肯定比价格便宜的好,进口药肯定比国产药好。事实果真如此吗?究竟什么样的药才算是“好药”呢?

   “好药”必备四个要素

  对医生来说,“好药”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一是疗效确切;二是毒副作用小;三是价格合理;四是服用方便。

  以口服降糖药为例,一个好的降糖药应该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包括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少,特别是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小、安全性高;服药只需一天一次或餐前服用,有利于保证患者治疗依从性;价格便宜,长期服用经济上能够承受。

  另外,评价一个降糖药物除了看降糖的效果之外,能否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体重、血压、血脂等),保护心血管,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所有药物最终都要通过其作用对象——患者来发挥作用。所以,评价一个药物好不好,除了药物本身以外,关键还要看药物是否适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抛开病情来评价药物的好坏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临床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药物,就拿降糖药来说,凡是降糖作用强的药物,引起低血糖的风险也必然要高;而低血糖风险小的药物,降糖作用则往往偏弱。

  药物的副作用有时也是相对的。例如,双胍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不适、影响食欲,有个别患者甚至会出现呕吐、腹泻,以至于无法耐受;但肥胖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食欲下降、饭量减少、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原本的“副作用”此时又变成了“正作用”。因此,药物所谓的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选择药物关键是要“适合”。

  目前,口服降糖药分五大类,每一类药物又有若干种,每种药的特点及适应证均不相同。由于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也各不相同,因此患者在选用降糖药物时,除了要对药物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外,还要结合年龄、胖瘦、病程、胰岛功能状况、血糖特点以及其他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对老年患者的危害较大。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选用强力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等,而应选用降糖作用相对缓和、对肾脏影响小的格列喹酮等。

  当然,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病情也在不断变化,“好药”也并非“终身制”。例如,胰岛素促泌剂普遍存在药物继发性失效的问题——开始阶段可能降糖效果很好,几年后疗效逐渐减退,甚至完全失效,如不及时调整,就会耽误病情。因此,用上“好药”的患者仍需经常监测自己的血糖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作为评价疗效、调整用药的依据。

   不要光凭说明书选择药物

  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留意说明书中提到的副作用以及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所有患者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患者不要根据自己对药品说明书的理解自行选择或停用降糖药。一方面由于专业知识有限,一般患者很难正确理解药品说明书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有些药品说明书(尤其是部分中成药)在谈到药物疗效以及适应证时常常讲了很多,但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却语焉不详,容易让人忽略。在对不良反应的描述上,进口药品往往非常详尽,但这并不代表其安全性方面存在多大问题。实际上,说明书中描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都很低,只要按照规定的剂量、用法服用,大多是安全的。

  临床上,经常有些糖尿病患者在看了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种种副作用之后,擅自将药物减量,甚至停掉,转而服用没有多少实际疗效的“保健品”,导致血糖升高,病情反复。糖尿病患者要想做到合理用药,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且对自己病情比较熟悉的专科医生来做指导。

  总而言之,吃药切忌跟风,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就适合自己。由于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在选择药物时,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掌握好适应证,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医嘱用药,这样才能既达到治病的目的,又避免因用药不当给身体造成的伤害。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