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大数据技术 提升食药监管效能
电子政务作为改进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工具,是政府治理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建立政府大数据、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电子政务的技术手段,它具有催生治理模式创新的效果,是新常态下食药监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应时代潮流
针对扑面而来的大数据及其带来的巨大便利,电子政务应顺势而为、应势而动。这种现实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对政府治理领域带来的改变愈发明显,建立一套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食药监管电子政务体系也摆上了议事日程,但目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很少。因此,借鉴国内外相关优秀的方法,健全电子政务发展机制,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 充分利用和发挥电子政务系统功能为社会和群众服务,是贯穿电子政务建设全过程的重要理念。实现电子政务为民服务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可以改善和优化政务发展环境、提高行政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治理创新,在理念上实现由管制到服务、由封闭到开放、由人治到法治、由低效到高效的嬗变。
食药监管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现代化程度对政府治理能力具有明显的影响。
误区和盲区
当前,跨部门的电子政务作业已成为提高食药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趋势。但在以政府大数据为支撑的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政府大数据开放共享不足、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数据共享的桎梏。
业务流程整合力度不够 电子政务要实现“一站式”办理和不受空间限制的“在线服务”,需要部门交互式办公和处理大量公众服务事项,而实现互联互通,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条线服务、一套流程办结,则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现实中,各部门不论是在宏观政策发布上还是在微观管理上,都存在一定联系,但不能形成合力办公,影响了工作效率。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深 长期以来,以部门为中心的政务信息化模式,形成了许多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一些部门从利益、资源管控等角度考量,视数据为私有财产,形成了不愿开放的“资源孤岛”。尽管一些部门以集约化模式统一推进了网上审批、网上监察、网上办公等电子政务应用工程,很多方面也实现了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的效果,但整体来看,分散建设局面未有根本性改观。
安全防范意识普遍淡薄 在“互联网+”渐成趋势,网络办公已成为主要办事工具的形势下,一些部门和人员对信息安全防护意识还很淡薄。例如,办公账户长期采用弱口令不注重保护,对数据没有备份习惯,存储介质未经处理随意丢弃,内外网设备未经技术处理就混接混用等等,都是电子政务发展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关专业人才明显短缺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高科技系统工程,无论是建设的高级决策还是系统的日常管理,都需要依靠专业人才。食药监管系统中此类人才明显短缺。此外,现实中许多人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导致不能充分理解电子政务的真正含义,对电子政务的使用有畏难和抵触情绪;不明白电子政务到底要做什么,能做成什么;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缺乏认识,更习惯于传统办公方式,不情愿运用网络办公。专业人才短缺,影响了食药监管系统电子政务的发展。
体系建设构想
食药监管部门要正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主动抓住大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
提高监管网站建设的成熟度 一要明确其“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公益服务、舆论宣传”的功能定位。二要完善内容,及时调整网站栏目设置,做到条理清晰;丰富网上办事功能,提供在线申办服务;彰显互动栏目特色,提供社会动态和社情民意等公众关注的内容;提供业务查询服务,增强信息共享和开放程度。三要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抓好网站维护,确保网站内容充实、准确、及时。四要整合资源,建立以食药监管网站为主干线,部门网站为分支的网络体系,解决好业务工作与网站建设“两张皮”、业务信息与网站内容相脱离的问题。五要规范网络安全技术标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维护网络秩序的自觉性,确保网络安全。六要大力培养和引进网络建设与网络安全技术人才。
加强电子政务基建的均衡度 一是要加快电子政务一体化、网络化建设。按照政府治理现代化要求,整合有效资源,形成食药监管大数据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要加快专网建设。完善公文交换系统,减少或停止纸介质传输,扩大专网应用范围,增强专网服务功能,实现日常办公局域网互联互通。三是要推进内网建设。尽快建立统一、自上而下的办公自动化应用平台,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效率。四是要完善外网建设。依法公开监管信息,促进权力透明运行;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提高依法行政透明度;完善政民互动系统,扩大公众参与度;加强各类子网站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
提升数据库建设的覆盖面 一是坚持“业务为主”的原则,努力与业务部门紧密结合,避免远离业务需求倾向。尤其是重大数据库建设更要与对应业务或服务系统建设同步进行。二是数据库建设要有顶层设计,避免数据库之间体系标准的差异给整个数据库服务体系带来隐患。三是加强建设的跟踪落实,进一步完善关系到便民服务的数据库。四是完善数据库建设管理,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五是建立应用服务机制,提升数据库共享度,保障社会发展对食药监管基础信息的应用需求。六是数据库建设投入要能够保障其日常运行、维护和更新,同时要规划好主流业务数据库、企业及个体监管户动态数据库、决策信息数据库等子数据库建设。
(作者系大连市中山区食品药品 监管局稽查大队副队长)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