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食药网首页 > 药品> 检验检查>

药品检测实验室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     来源: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9-04-15

blob.png

  医疗废弃物中可能存在传染性、毒性、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如果处置不当,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目前,对医疗废弃物的产生、运输、处置等,已引起全球重视,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举措,以防止医疗废弃物带来的潜在危害。我国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处置对策,如相继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制度文件。


  药品检测机构涉及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药品、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麻醉和精神类药品以及实验动物检测等,在这些检测活动中,一般会产生相应的感染性、病理性、锐器性、药物性、基因毒性、放射性医疗废弃物。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项目的增多,还可能会出现未知分类的医疗废弃物,存在着对人类甚至环境未知的危害。


  认识有待加强


  由于一些药品检测机构的实验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在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是对医疗废弃物分类管理认识不足。部分实验人员没有认识到医疗废弃物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潜在危害,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不关心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如何分类,直接将医疗废弃物视为普通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还有实验人员虽然认识到医疗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性,但并未严格分类分别投放;尤其是新入职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储备,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导致垃圾分类区域环境混乱,且管理混杂。


  二是医疗废弃物收集过程操作不规范。医疗废弃物应在各个实验室内部设置专门的存放点进行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通知收集人员集中处置。笔者调查发现,有个别检测部门未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医疗废弃物,存在医疗废弃物收集过程不规范的问题。如医疗垃圾包装不封口,不张贴标识或标识不清,未按指定地点放置医疗废弃物收集容器,对于有损坏的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容器(如脚踏板脱落等)不能做到及时维修和处理,将病理性医疗废弃物(动物尸体)暂存处设于冷库内等。


  三是医疗废弃物管理方面的培训不足。调查发现,药品检测机构在新入职人员的培训中,很少涉及生物安全危害的内容;针对从事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的相关培训也比较欠缺。在相关培训中,很少强调产生医疗废弃物的部门和各清运公司交接记录电子档案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医疗废弃物的来源、种类、数量、重量、交接时间、暂存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员情况等重要可控信息记录不全,遇到问题时甚至无法溯源。


  完善制度建设


  医疗废弃物从产生到消灭是由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实施的,所以要加强监督,实现管理由被动到主动、监督由静态到动态、思想由轻视到重视的转变;各药品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也应针对医疗废弃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出解决办法,及时修订相关程序文件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保证整个检测体系的良性运转。


  一是制定完善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制定符合药品检测机构的操作规程、规范。如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包含不同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及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规程,包括从事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的各环节人员岗位职责、运输路线、暂存处管理办法及医疗废弃物处理紧急情况预案等。


  二是指派专人开展医疗废弃物管理。根据实际需要,成立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小组,负责协调相关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定期对各种类型医疗废弃物的突发、紧急事件进行评估,并针对应急预案操作内容开展应急演练。各实验室设置一名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在部门内部宣传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规程,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的协调工作。


  三是加强医疗废弃物风险认知教育。对全体员工开展医疗废弃物为主题内容的全方位培训,培训应包含医疗废弃物管理法规、管理制度、环境保护、感染知识、自我安全保护、分类方式、处理流程及意外特殊感染废弃物处理等内容,让各类工作人员知晓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常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收集程序符合规定。


  四是规范医疗废弃物管理流程。各个实验室在检测实验过程中产生医疗废弃物后,应首先张贴标签,具体包括感染类、病理类、利器类、实验动物类等,同时还要标明首次收集废弃物的日期及监测容器需要清理的时间。除了选择合适的容器盛放医疗废弃物外,运送和收集部门还要保证医疗废弃物从产生到最后处理的每个环节的安全。


  五是建立医疗废弃物各环节督导机制。环节质量控制是做好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建议从源头监督开始,对医疗废弃物处置容器、包装袋、暂存处、运送车、自身防护用品等各环节实施实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医疗废弃物可能存在的危害降至为零。(摘编自《中国药事》2018年2月第32卷第2期作者:马丽颖 赵国雄等)

(责任编辑:郭厚杰)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中国医药报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