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2004年膨化及油炸小食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89.9%

  • 作者:中国食品药品网
  • 来源:国家质检总局网站
  • 2014-09-06 09:5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休闲娱乐时间的不断增加,同时休闲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以其琳琅满目的包装、花样各异的品种和鲜美松脆的口感更是成为倍受青少年、儿童青睐的时尚休闲食品。
    随着这些休闲食品市场占有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它们的质量水平也更为关注。同时,目前市场上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为促进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权益,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这两类休闲食品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上海、江苏、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50家企业的69种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合格62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9.9%。
    抽查结果表明,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整体质量水平较好,尤其是一些大型品牌企业,如此次抽查中的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联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大旺食品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这些企业质量意识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严格,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先进,检验手段和措施有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比较有保障。同时,抽查也发现一些小型的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忽视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甚至为家庭小作坊式生产,达不到生产合格产品的基本生产条件,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此次抽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一是部分油脂型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中所含的油脂指标超标。主要包括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三个项目的指标,它们反映了产品中所含油脂的酸败程度,油脂酸败在感官上使产品出现不适当的油腻味。这三个项目的指标值越高,酸败就越严重。酸败油脂会造成人体胃肠不适,对机体酶系统有损害作用,进而会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在本次抽查中有3种产品在这些指标上出现不合格。出现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加工用油新鲜程度不够、生产过程中对油炸用油的酸价等指标缺乏有效监控、产品包装质量和储存条件差等因素。
    二是少数产品微生物指标不合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反映产品受外界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国家标准对其指标做出了严格限定,在本次抽查中有1种产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出现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卫生质量差、企业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管理混乱。
    三是部分产品所含油脂的抗氧化剂含量超标。抗氧化剂能大幅度增加油炸用油使用的次数以及防止产品中所含的油脂在保质期内不会酸败。有许多研究表明,食用大量的抗氧化剂BHA和BHT会对胎儿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国家标准对其在油脂中的添加量有严格规定,本次抽查共有3种产品的抗氧化剂(BHA+BHT)超标。企业对国家标准缺乏了解或在添加抗氧化剂时忽视了油脂本身的抗氧化剂含量,都很容易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