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执法中的勤谨和缓
不偷懒 不懈怠
“勤”是一个合格公务员应具备的必要条件之一。曾国藩言:“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从“勤”的角度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勤学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食品药品执法工作中面临的突发问题、挑战日益增多,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增强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能力。要学法律,学业务,学技术,学标准,强练基本功,把理论学习和执法实践相结合,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做既通法律、又懂技术的全面发展型执法人员。
勤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执法人员要善于将认真学习和勤于思考有机结合,学业务、思招法,坚持“学思践悟”。从日常办理的一件件个案中总结规律,或者对一件案子的定性、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多角度探讨,三思而后行,都有助于创新思维方式,找准食药执法的方法和着力点,为扎实办好执法案件奠定良好基础。
勤实践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之。例如,学写现场检查笔录等执法文书是食药执法人员从事执法检查的基本功,如果只是停留在思考的层面上,而没有走出办公室、走进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现场,那么永远写不出好的执法文书。“勤能补拙是良训”,作为食品药品执法人员,日常执法工作中只有做到“眼、口、腿、手、脑”五勤,多经历、多实践,在遇到棘手问题的关键时刻,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处理起问题来波澜不惊,游刃有余。
不马虎 不苟且
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严谨规范 严格依法行政,积极履职尽责,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四个最严”的必然要求。作为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对待法律应心怀敬畏。严格执行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有权不能任性,做到依法行政,公平、公正执法。一方面,在固定违法证据、执行食药执法自由裁量基准等方面,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标准,增强执法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也要严格用法纪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以法为尺”“以法为镜”,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下、在多变的事态面前做到遇事不慌、处事不乱、行为不越轨。
谨言慎行 执法语言的准确运用尤为重要,应符合文明规范,表达清晰,亲切自然,措辞严谨,有理有节,以理服人等要求。切忌干瘪生硬、模棱两可或夸大其词,更忌语言粗野、疏漏百出。
精益求精 作为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要破除“差不多、过得去”的粗放思维,树立精益求精的较真精神,使精益求精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理念和追求。很多时候,相对人的违法证据并不是放在桌面上等待执法人员去轻易地发现。这就要求执法人员明察秋毫,抽丝剥茧,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最终查明案情真相。此外,执法人员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脚踏实地,时刻保持内心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方能做到精益求精。
配图/赵乃育
不武断 不动怒
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讲求“和”,不是在原则面前当好好先生,在制度面前得过且过,而是在执法工作中讲究文明规范,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亲和 执法人员到企业检查时,与企业人员第一次见面时会先说一声“你好”,但同样是说一句“你好”,语气的居高临下与真诚谦和,效果迥异。部分相对人对执法检查最直接的反应是要“被处罚”,抵触情绪较大。通过一句真诚的“你好”,让相对人感到亲和力,而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气,消除抵制情绪,将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执法检查。
平和 因怒而乱,是执法的大忌。因此,执法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说的每一句话应有理有据,切忌在情绪激动时语言粗鲁,否则,若有当事人抓住语言漏洞不放,执法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当对方挑衅时,执法人员更要镇定自若,保持冷静,“热事情,冷处理”,避免冲突发生。
人和 面对纷繁复杂的执法环境,执法人员如何自我调适,从容面对,尽量化解各种不利因素是现阶段食品药品执法人员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闹市区,围观群众比较多,容易发生不明真相的人你一言他一语歪曲事实的现象。如果执法人员处理不当,一部分居心叵测的人便会趁机起哄闹事,或四下散布谣言,扩大事件负面影响。因此,面对实践中异常棘手的境况,执法人员除了谨言慎行,更要以高昂的姿态、坚定的立场、豁达的心胸、审慎的头脑、务实的策略,有理有据有节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冲突。
不着急 不轻率
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虑远,不轻率 论据不充分,可悬而不断。悬,不是不管,而是再找新材料、新证据,当断时再断。尤其面对群众普遍关心、媒体高度关注、易发舆情的食品药品敏感复杂事件,执法人员更要慎重处理,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执法办案环节,围绕关键事实和证据下深功夫、细功夫、苦功夫,将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考验和历史检验的铁案;在责令改正环节,切实做到“案结事了”,而非匆匆“了事结案”,对相对人的整改效果要进行后续跟踪监管,确保整改到位;在信息公开环节,面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食品药品敏感复杂案件,执法人员应全盘考虑,严格按法定程序、规范严密地发布执法办案相关信息,不仅关注案件本身,更要关注社会影响,积极引导舆论关注、解答公众疑问,以公开赢得公信。
虑细,不急躁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位执法人员都是心理学大师,但是执法人员若懂得一定的说话艺术和心理学常识,必然能够减少许多冲突。执法人员在现场应把握好当事人的心态,稳住当事人的情绪,力争做到先礼后兵,现场检查要做到“快”“准”“稳”,快速将关键证据固定到位。万事莫急,诸事且缓。执法如此,人生亦如此。
总之,勤是基石,谨是骨架,和是内修,缓是外表,得其四者,人生之华居现矣。“勤谨和缓”四字告诫我们,在行政执法实践中,除了脚踏实地,尽好本分,更要多一些沉淀,多一些内心的笃定和坚持,健步往前走,自然会有所成就。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 美丽520:破解化妆品谣言正当时
5月20日,坊间颇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活动”在广州举行,化妆品专家蒋丽刚《破解化妆品谣言》的专题讲座也如期开讲。 2019-05-27 09:55科普大讲堂
2019-04-28 15:07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