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心头大患”: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 2025-09-25 10:56
  • 作者:天文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在我们的身体里,心脏是一座永不停歇的发动机,通过复杂的血管网络为全身输送着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然而,当为心脏自身供血的冠状动脉因“年久失修”发生堵塞时,心脏便会陷入缺血危机。这就是冠心病,现代人的“心头大患”。

  什么是冠心病? 血管的“交通堵塞”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通俗地说,就是心脏血管的“交通堵塞”。

  “道路”损坏(血管内皮损伤)

  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因素会损伤血管内壁原本光滑内膜,就像一条平整的马路出现了破损。

  “垃圾”堆积(脂质沉积与斑块形成)

  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LDL-C)会从损伤处钻进去,沉积在血管壁内。针对这一机制,我们自身机体会调动巨噬细胞等来清理,完成清理任务的细胞们最终死亡,与脂质混合形成像粥一样的黄色斑块,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血管壁变厚、变硬,导致血管管腔变窄。

  “堵车”与“事故”(心肌缺血与梗死)

  当斑块逐渐增大,血管狭窄(通常认为超过50%-70%)时,在运动、情绪激动等心脏需氧增加的情况下,血流无法满足需求,就会引发“心绞痛”(胸部压榨性疼痛、胸闷、气短)。这是“慢性堵车”。更危险的是,部分不稳定斑块,好比皮薄馅大的饺子,一旦破裂会迅速形成血栓,彻底堵死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这是“重大交通事故”,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冠心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常在活动后或寒冷、饱食、情绪激动时诱发,通常持续时间约3-5分钟,疼痛部位常位于左侧胸前区,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颈部或下颌,这种疼痛常常在休息后或服用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后缓解,部分患者可伴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并不会出现典型的闷痛症状,“静悄悄”的冠心病更需要提高警惕。

  现代医学如何防治冠心病? 建立立体防线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防治已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ABCDE”方案,这是一场立体的防御战。

  A.抗血小板(Aspirin)、ACEI/ARB类药物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栓形成;使用普利类(ACEI)/沙坦类(ARB)药物控制日常血压。

  B.β阻滞剂(Beta-blocker)、控制血压(Blood Pressure)

  β阻滞剂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严格控制血压。

  C.戒烟(Cigarette quit)、降胆固醇(Cholesterol-lowering)

  吸烟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积极戒烟是冠心病患者最基本的临床处方,也是预防冠心病极具性价比的日常措施;他汀类药物仍是目前降脂方案的基石,目前还有PCSK9抑制剂、siRNA抑制剂等皮下注射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

  D.合理饮食(Diet)、控制血糖(Diabetes control)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严格控制血糖,警惕“糖前期”状态,“糖友们”则需严格管理日常血糖。

  E.运动(Exercise)、教育(Education)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学习疾病知识,提高依从性。

  对于严重狭窄、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则需在临床医生的指导评估下选择通过介入手术或外科搭桥手术来重建血运。

  这套方案是目前临床上有效干预的处方,其中药物的使用需遵循心血管科专科医生的建议。

  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它强调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对不同的患者群体因人、因时、因地的针对性干预治疗,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稳定病情方面作用显著。

  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其核心病机是“心血瘀阻”和“气滞血瘀”,中医认为心气不足、阳气亏虚,无法推动血液运行,加上痰浊、寒凝等邪气闭阻心脉,导致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治法,针对“血瘀”核心,常使用含有丹参、三七、川芎、红花等成分的药物,如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例,临床研究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群体中,可以有效缓解术后心绞痛的发生。

  根据不同的病机和体质,中医临床会在充分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或配合化痰泄浊、疏肝理气、温阳散寒、益气养阴等方法,三因制宜,对症处理。

  当然,中药和中成药起到的往往是辅助治疗作用,无法完全取代西药和手术,中西结合,相辅相成,才能筑起更健康的桥梁。

  生活方式的干预 最好的“预防药”

  “上工治未病”,冠心病的预防永远重于治疗,而疾病预防的关键往往就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的建议:

  1.饮食调控

  低盐低脂饮食,可以参考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原则,多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鱼、禽),少红肉、少油腻、少盐糖。

  2.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

  3.控制体重

  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控制腹围。

  4.戒烟限酒

  彻底戒烟,远离二手烟,尽可能减少酒精摄入。

  5.保持心态

  维持乐观平和,学会释放压力,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6.定期复查

  定期体检,规律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防治结合。

640

  冠心病是一场持久战,但绝非不治之症。面对疾病,我们无需过度恐慌。现代医学提供了强大的防治经验体系,而中医药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条有效的路径,体现了“中西医并重”的特色防治理念。

  最终的成功,依赖于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生制定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则要坚定执行医嘱,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此双管齐下,方能真正疏通生命的要道,让心脏有力、持久地为我们的美好人生跳动。

  重要提示:本文为科普知识,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诊疗方案请务必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