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地方
  • 食品
  • 药品
  • 医疗器械
  • 化妆品
  • 健康
  • 社会
  • 评论
  • 曝光台
  • 法治
  • 专题
  • 图说食药
  • 视听
  • 关注
  • 作者联盟
  • 微特稿
  • +
  • 登录|注册
注销
登录|注册
  • 搜索
  • 当前位置: 历史 /  论坛 / 

    共治共享 打造一片食安蓝天

    刘云涛 · 2016-09-29 · 论坛 ·中国医药报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关注的问题。9月26日下午,一场关于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和贯彻情况的沙龙交流,在监管部门、研究机构、企业、行业组织、媒体之间展开,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立足各自工作实践,就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问题和体会,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图为沙龙交流现场。   本报记者  邓桥  摄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关注的问题。9月26日下午,一场关于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和贯彻情况的沙龙交流,在监管部门、研究机构、企业、行业组织、媒体之间展开,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立足各自工作实践,就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问题和体会,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监管一线:创新举措 让食品监管无盲区

      当前,基层一线食品监管人员远远不够,而行政相对人数目庞大,全覆盖、全链条、无缝隙怎么做到?江苏省淮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田卫东介绍了他们的创新举措,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互联网”的模式。

      他认为,如果离开信息化,全链条、全覆盖和无缝隙监管根本不可能实现。在工作实践中,他们将两个终端——手机终端和电脑终端,和三个用户——生产经营者、监管者还有消费者都纳入到生产、餐饮和流通这几块形成闭合的环。淮安市局推出了一款“淮安透明食药监”APP,它可以实现几个“透明”:第一,在APP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任何资质都是透明的;第二,它是原材料采购平台,可以点击进入查看所有原材料来源,而且形成一个全过程的数据链并全部贯通;第三,采购检测透明;第四,后厨加工透明,配料间、加工点24小时监控,任何人都可以用手机随时查看,使人人都是消费者,人人都是监督者;第五,执法透明,所有的企业质检结果、检查结果都要公示。

      随着基层监管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中国医药报》社法治天地版编辑王东海分享了自己在偏远小镇的采访经历,让大家管窥到中国食品经营者守法意识不断增强的现状。他认为,我国基层食品经营者正发生着变化:监管部门主动宣传,促使经营者了解新修订《食品安全法》中经营者的义务,使其法律意识显著提高。职业打假人的涌现,法律处罚力度的加大,都从不同侧面促使经营者积极履行法律义务。

      食品企业:尚德守法 勇于承担主体责任

      沙龙讨论中,来自两家国内知名食品企业高管的发言,让大家对尚德守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伊利集团副总裁陈福泉认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关键是“尚德守法”。他介绍,伊利对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进行全员宣贯,然后组织考试,这是知法。同时要守法,还要达到法律规定的要求。伊利这些年累计投入了127亿元进行奶牛建设;进口了大量先进仪器,总共花了5.65亿元,2015年检测费就花了5.85亿元。与此同时,伊利构建完整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并制定了三条管控线:国标线、企标线和内控线,企标严于国标,内控严于企标。

      “更重要的是尚德。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给自己孩子喝,生产中老年人配方奶粉给我们老人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本着给自己亲人生产食品的理念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陈福泉用了一个风趣的说法,“可以说,我们用‘吃奶’的力量来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而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如海则更多地谈了在新修订《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碧生源所做的大量工作。“首先,在全集团,从生产、销售到质检、研发都做了一系列长时间的自检,使所有员工从上到下对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理解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其次,新修订《食品安全法》颁布后,通过参加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等多方组织的培训解读,获得了许多行业信息,充分加深了对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理解。第三,打开碧生源的共享大门,邀请媒体进行监督。从去年年底开始,碧生源不断聘请媒体记者作为企业的监督员,对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媒体传播:科学理性 推动正能量发声

      有一句话,叫做“教育消费者,不如教育媒体”。食品安全报道是否客观科学,往往对舆论的“冷”与“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对某个产品甚至某个企业产生致命影响。

      谈到乳品行业近年来的崛起,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美菊坦言“媒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前些年的负面报道到现在正面报道,把行业的真实情况告诉消费者,使消费者对乳制品行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她说。

      刘美菊介绍,他们多次组织媒体,走进企业进行调研,请他们实地考察,看看乳品行业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借助现在的融媒体,包括传统媒体以及电视、网络、微信等等,打组合拳,共同对行业的形象,对产品的质量,对乳制品科普知识进行宣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王东海介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对新闻媒体有三方面要求:一是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客观公正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或者活动。二是要求新闻媒体主动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三是要求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处罚行为进行报道,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报道。作为一位媒体人,他在会上承诺,会积极按照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履行法律义务,尽职尽责,为促使食品安全尽力。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认为,媒体应该科学理性,秉持公正,推动正能量声音传递,让更多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以及相关社会主体更多了解新修订《食品安全法》。

      社会各界:共同治理 共创食品安全未来

      在讨论中,“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共同治理,从而实现共赢共享”,这个观点获得了在场嘉宾的一致认可,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个观点。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美菊表示,目前,乳制品抽检合格率最高,质量居整个食品行业之首,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只是某一个行业的努力,而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结果。首先,国家主管部门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奶业整改发展规划;工信部出台了产业政策;食药监管部门两次修订法规,对行业清理整顿,重新发生产许可证;卫生部门重新修订了乳制品安全标准,出台了66项标准;农业部对奶源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工商部门对销售乳制品的商业机构发放许可证……可以说,从奶源建设到加工到检测到流通,乳制品行业的全产业链条的法律法规都比较完善。监管方面也更加严格,市场抽检从原来的季度检变成现在的月月检,同时还有异地抽查、飞行检查,监管部门派驻监督员驻厂监督,派专家进行质量审计,检查结果都在网上公布。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积极履行主体责任;行业协会配合主管部门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如参与相关法规制修订工作,组织行业对宣贯这些法规标准进行培训,及时反映行业困难和需求,为政府和行业之间搭建起一个畅通的“立交桥”。(本报记者  刘云涛)
    上一篇 社会各界关注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宣贯一周年高峰论坛

    食品,大公司,健康

    下一篇 伊利,滋养生命活力

    食品,大公司,健康

    • 支付宝扫一扫

    参与讨论

    登录 后参与讨论

    54 条评论

    •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

      2015-05-14 12:56:05 回复

    •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2015-05-14 12:56:05 回复

    •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

      2015-05-14 12:56:05 回复

    热门新闻

    • 健康中国网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投稿方式
    • 合作咨询
    • 网站地图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