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地方
  • 食品
  • 药品
  • 医疗器械
  • 化妆品
  • 健康
  • 社会
  • 评论
  • 曝光台
  • 法治
  • 专题
  • 图说食药
  • 视听
  • 关注
  • 作者联盟
  • 微特稿
  • +
  • 登录|注册
注销
登录|注册
  • 搜索
  • 当前位置: 历史 /  两会2016 / 

    侯建明委员:让微信健康谣言止于真相

    付子昂 · 2016-03-11 · 两会2016 ·中国医药报

    本报北京讯 眼下,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伪科普重灾区。公众期许从各媒体平台汲取医学科普知识,却常常被伪科学误导,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并加以实践,难以辨别和验证真伪。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侯建明表示,在新媒体时代,一些不靠谱的医学科普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戳破网络谣言刻不容缓。 为规范医学科普,提高国人的基本医学科学知识素养,

      本报讯    “眼下,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伪科普’重灾区。公众期许从各媒体平台汲取医学科普知识,却常常被‘伪科学’误导,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并加以实践,难以辨别和验证真伪。”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侯建明表示,在新媒体时代,一些不靠谱的“医学科普”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戳破网络谣言刻不容缓。

      为规范医学科普,提高国人的基本医学科学知识素养,杜绝微信朋友圈“伪科普”满天飞,侯建明委员建议:

      首先,作为顶层设计者,政府应制定医学科普的管理办法,加大督查力度,严惩散播谣言的信息来源。对于散播不实科普的信息要追溯来源、生成时间和发布者;对于误导大众、造成严重后果危害范围广的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量罪入刑。

      其次,组织医学、卫生系统专业领域人员,成立监管审查部门,按“专业级”、“保健级”等做好媒体公众平台的分级资格审核。若无医学专业团队为后盾,则不得发表医学专业科普文章。并做好备案,对公众媒体平台的言论以及传播内容进行监督,如有违规应及时处理。

      第三,通过适当鼓励机制,让专业医务工作者参与医学科普工作,传递正确科学知识。一方面,可以将验证“骨头汤是否补钙”、“食物相生相克”等信息的基础性试验纳入科研考核,并列入学术考核体系,鼓励医学专家产出专业医学科普知识。另一方面,对于危害大众健康的误导性伪科普文章,应组织医学专家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数据收集及知识宣传,确保医学健康知识的正确传递。

      第四,建议微信等公众媒体平台建立“谣言”数据库,加快对不实科普的辨识、拦截和删除,有助于阻止健康类谣言进一步传播,减轻其危害程度。

      第五,提高新媒体用户的网络素养和对健康类谣言的辨识能力。

    上一篇 汇智合力 打造健康中国

    食品,大公司,健康

    下一篇 何伟委员:全民用眼过度不可忽视

    食品,大公司,健康

    • 支付宝扫一扫

    参与讨论

    登录 后参与讨论

    54 条评论

    •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

      2015-05-14 12:56:05 回复

    •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2015-05-14 12:56:05 回复

    •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

      2015-05-14 12:56:05 回复

    热门新闻

    • 健康中国网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投稿方式
    • 合作咨询
    • 网站地图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