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中药材识别•人参 | 医经论述

  • 2020-12-08 09:36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来源】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干燥根及根茎。人参以体大质实、完 整、无虫蛙、无变质者为佳。 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 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别名】人参又名棒槌,为“东北三宝”之一,被誉为“百草之王”。原名蓡 ,“蓡 ,药草,出上党,祲者也”。


山参、园参、人衔、鬼盖(《本经》),土精、神草、黄参、血参(《吴普本草》),地精(《广雅》),百尺杵(《本草图经》),海腴、金井玉阑,孩儿参(《纲目》),棒棰(《辽宁主要药材》)。


明清以来有人按产地命名,如:紫团参、辽参等。1753年由著名学者林奈通过植物分类学研究,把人参定名为Panax,Panax希腊语意为“灵丹妙药”。


全世界按地域的不同主要分为四大类参:中国人参、高丽人参、东洋人参、西洋参。


栽培者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参”,习称“籽海”“籽扒参”。林下参或园参挖取遗漏者又经多年长大称“池底参”,野生环境中的人参称“野山参”。


【产地】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在古代,人参原产于山西上党,后因历代统治者滥用不止,资源逐渐枯竭。现人参主产于吉林抚松、长白、靖宇、集安、通化、安图、汪清、敦化;辽宁桓仁、宽甸、新宾、清原;黑龙江五常、尚志、宁安、东宁;山东、山西及朝鲜半岛等地区和国家,其中以长白山人参最为著名,为群参之冠。


【采收加工】我国自唐朝起就开始人工种植人参。人工栽培的园参,目前除东北有大量种植外,河北、山西、甘肃、宁夏、湖北等省区也均有栽培。在人工精心管理下,栽培的人参6年就可收获,但从药用价值或珍贵程度讲,都无法与百年的老山参相比。野山参由于被大量采挖已越来越少,已处于濒临绝灭的境地。


园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除去支根,晒干,称“生晒参”;如不除去支根晒干,则称“全须生晒参”;取洗净的鲜人参,经蒸制后干燥,称“红参”;其中形态较好,芦长、身长、侧根长者称“边条红参”;不具此特征的称“普通红参”。红参经精选后再深加工制成各种品牌商品,如正官庄人参、正韩庄人参、华韩人参、新开河参、新开河高丽参、石柱参等。


【炮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粉碎、捣碎。


【人参的寿命】史书记载,人参寿命为400年左右,但在采收中,参龄达200岁的就很罕见了,能生长百年左右也不容易。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适用人群】 人参是我国传统补品,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消耗性疾病后期、术后患者等。


【用法用量】3~9g,另煎兑入汤剂服用;也可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如挽脱救虚,当用15~30g,煎汁分数次灌服。内服:煎汤,2.5~15g,大剂15~50g;亦可熬膏,或入丸、散、炖服。


【注意】实证、热证忌服。反藜芦,畏五灵脂。


医经论述


中国是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早在远古黄帝时期,有关人参的神奇功效就为人所知,以此算来,人参的应用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人参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越国宰相范蠡所著的《范子计然》一书,书中有“人参出上党,状类人形者善”的描述。


中国最早的药学典籍—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详细记载了“人参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的药用功能。


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共有113个方,其中含有人参的配方达21个,占总方的18.6%。他论述了人参具有“温补、滋润、强壮、强精、保温、增强视力、安定精神”等作用。


《晋书·石勒传》中载曰:“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石勒是西晋时赵国国主,羯族人,少时家住上党武乡(今山西省榆社县北),以行贩为生。上党是古时人参产地,石勒为行贩人参而将野生人参移植至家园进行人工栽培。据此,我国的人参栽培史可追溯到西晋末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编著的《本草经集注》中阐述了人参的功效,谓人参可“调中、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指出“人参出上党山谷及辽东”。


至唐代,人参和茶一样成了时尚的保健饮品。当时的太原府、辽州、潞州等均将人参作为土特产进贡。士大夫和文人们亦将人参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亲友,并留下了美妙的诗篇。


《名医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调中,止消渴,疏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本草》: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凡虚而多梦者,加而用之。


《本草疏经》: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邪虚于俄顷,其主治也,则补五脏。益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疏通则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邪气之所以久留不去者,无他,气虚则不能敌,故留连而不解,兹得补而真气充实,则邪不能容。


《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图经本草》:相传欲试人参,使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口空,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  


《本草纲目》:补心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开心益智、延年益寿。治男女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称人参为神草,并记载了人参的栽培方法。


《本草新编》: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非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肾也。五脏之中,尤专入肺、入脾。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肾者十之三耳。


《中药大辞典》: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摘自《名贵中药材的识别与应用》)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