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地方
  • 食品
  • 药品
  • 医疗器械
  • 化妆品
  • 健康
  • 社会
  • 评论
  • 曝光台
  • 法治
  • 专题
  • 图说食药
  • 视听
  • 关注
  • 作者联盟
  • 微特稿
  • +
  • 登录|注册
注销
登录|注册
  • 搜索
  • 当前位置: 历史 /  西城 / 

    零食学问可不小,正确食用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 2017-03-13 · 西城 ·中国食品药品网

    零食可以吃,但必须讲究科学。当前许多儿童吃零食的方法不科学,以致影响了身体发育。因此,在吃零食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不要让零食喧宾夺主。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一日三餐获得,零食只是一种补充,因此不能无节制地吃,许多儿童零食不离口,走路时吃、做作业是吃、看电视时吃、聊天时吃。这样吃零食不仅影响正餐的进食,还可能以零食代替了正餐。

            零食可以吃,但必须讲究科学。当前许多儿童吃零食的方法不科学,以致影响了身体发育。因此,在吃零食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不要让零食喧宾夺主。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一日三餐获得,零食只是一种补充,因此不能无节制地吃,许多儿童零食不离口,走路时吃、做作业是吃、看电视时吃、聊天时吃。这样吃零食不仅影响正餐的进食,还可能以零食代替了正餐。
    我们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是有规律的。当进食食物达到一定数量后,胃部就出现饱足感,此时,人们对食物就不会再有想吃的欲望。过一段时间后,胃内食物基本排空,胃肠就要加快蠕动,胃液、肠液和胆汁就要加快分泌,这就给大脑发出了信号—我饿了,此时,人就需要进餐了。但对零食不离口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胃里不断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正餐时,就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根本就不吃。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就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工作节律被破坏,消化功能紊乱,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
            2.合理安排吃零食的时间。一般来说,零食应当在两餐之间吃,上午九、十点钟和下午三、四点钟,离正餐时间已有2个多小时。由于儿童代谢较成人快,此时可能会出现轻微的饥饿感,如果能够让他们适量地吃些零食,就会起到防止饥饿和增加营养的作用,也不会出现影响正餐进食的情况。
            3.要选择有营养的食品。要选择有营养的食品作为零食,如牛奶、酸奶、水果、蛋糕、肉松、牛肉干等。各种薯片、话梅干、果冻等食品营养价值比较低,不宜长期作为零食。

            选择零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吃夜食——容易导致体重超标;
            (2)不宜多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对食物中的维生素破坏较多,不宜吃得太多;
            (3)不宜过多喝饮料——有些体弱青少年大量喝饮料影响食欲,使正餐食量减少,妨碍身高、体重的增长,并可能出现多动、脾气暴躁及贫血等症状;
            (4)不宜购买附带玩具的小食品——这些附带物没有经过消毒,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极易传染疾病。再有这些玩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误吸误食。

    上一篇 对你的耳朵好一点!你吃的这些药可能伤害到它!

    食品,大公司,健康

    下一篇 手把手教您看懂食品标签

    食品,大公司,健康

    • 支付宝扫一扫

    参与讨论

    登录 后参与讨论

    54 条评论

    •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

      2015-05-14 12:56:05 回复

    •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2015-05-14 12:56:05 回复

    • 李小二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生分歧的根本在于立场的不同,立场不同最终又由于利益阵营的不同,终止口舌之争除了分清权责各行其职剩下就只有暴力手 段了所以让逻辑之剑洗洗睡吧,

      2015-05-14 12:56:05 回复

    热门新闻

    • 健康中国网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投稿方式
    • 合作咨询
    • 网站地图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