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手记】全力以赴打赢大山中的脱贫攻坚战

  • 2018-11-08 10:08
  • 作者:刘维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尺”全力以赴打赢大山中的脱贫攻坚战


刘维(左)正在给村民讲解间苗技术。


  今年2月,我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委派,入驻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镇库木巴格村,担任第一书记。


  库木巴格村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喀喇昆仑山北麓,属于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贫困户基数大,基础设施薄弱。半年多来,我与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们认真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尺”,真正让脱贫攻坚落脚在群众认可,以村为家、履职尽责,帮助库木巴格村走出一条“种养结合、因人施策、产业扶贫、综合帮扶”的新路。


  新书记的三把“暖心火”


  目前,库木巴格村还有205户667人未脱贫。面对精准脱贫工作的紧迫任务,我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白天,走村入户,摸清村里的贫困户情况;晚上,认真梳理调查信息。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初步拟定了三个工作思路:一是坚决避免新官不理旧账。对于库木巴格村的历史遗留问题,只要村民反映给工作队和村两委,经集体研究后,先易后难,分类解决。二是加强包户住户干部培训。凡是包户住户干部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必须自行解决,坚决不允许只登记困难不解决困难;复杂的、解决不了的困难,提交晚上的研判会进行研判。三是从点滴处入手,由浅入深提升群众的脱贫意识。针对以前上访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尽力解决并化解困难诉求,及时将政策、服务送到有需求的贫困户家庭。今年以来,库木巴格村再没有发生过上访问题。


  78岁的海尔尼沙·米买提老人独自住在半山腰,房屋破旧,每逢下雨屋里就漏雨,生活也比较困难。获悉这一情况后,我便经常去老人家里走访,尤其是下雨天,我都会赶到老人家里查看是否漏雨、漏电,是否有危险。


  我的真情付出被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对我越来越信任,田间地头,拉着我聊家常;有了困难,来找我解决……


  慢慢地,村里的互帮互助、自治帮带的氛围越来越好。村干部主动关心村民冷暖,天气一冷就往村民家中跑,看房子是否漏风、炉子是否安全……这些改变,给了我莫大的力量,成为我驻村扶贫工作的不竭动力。


  大山中的爱心“小巴扎”


  “巴扎”在维吾尔语中是“集市”的意思。库木巴格村距离桑株镇约25公里,没有巴扎,交通工具匮乏,村民购买生活用品,光往返车费就得20元,生活极不方便。


  为改变这一状况,在经费未到位的情况下,我和扶贫专干阿同古丽·沙克拿出我俩的生活费1.8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筹建巴扎。虽然这笔钱远远不够,但我想的是,要先把希望传递给村民。


  说干就干,我们成立了小建筑队,水泥、彩钢板的钱先赊着账。经过1个月的建设,4月15日,占地400平方米的“坡斯喀中心巴扎”开业了。巴扎里设有门面房14间,统一制作的扶贫摊位20个,全部免费分配给贫困户经营,解决了33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布阿西·阿不都热西提大妈有炸馓子、做酸奶的手艺,她发挥这一特长,在巴扎上售卖馓子、饮料,给家里多了一份经济收入。


  今年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我们除了安排村民在村里的小巴扎上销售手工制作的美食外,还在桑株镇上的大巴扎同步设立2个直销点。短短10天时间,给参与的村民每人增加了1000元左右的收入。如今,坡斯喀中心巴扎集土特产品销售、特色美食、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乡村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发展,在带动村民转思想、学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成为库木巴格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驻村以来,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制定了技能培智计划、宣讲计划,分别由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村支书等宣讲扶贫政策、惠民政策,破除贫困户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及“等靠要”的思想,引导贫困户主观努力脱贫。


  面对村民渴望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我始终将“精准”二字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标准,在入户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库木巴格村脱贫攻坚工作行动计划》作为扶贫工作的行动指南,坚持因人施策、因户施策。按照计划安排,首先选择致富愿望强烈且家庭贫困的村民,协助他们销售自家制作的巴哈利、麻糖、奶疙瘩等传统美食及家养的土鸡和土鸡蛋。其他村民看到效果后,也纷纷到村委会报名,希望销售自家的产品。


  村里的创业“孵化中心”


  库木巴格村的人均耕地仅1亩,且土地贫瘠,如何在这种状态下找到合适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呢?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特色资源摸底和征求群众意见,我们认为,立足并挖掘库木巴格村原生态农产品资源的附加值,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才是实现库木巴格村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


  于是,我们筹建了小微创业孵化中心,以“生态+”农产品品牌规划了一系列产业扶贫方案。如鼓励并资助有一定技能的贫困户利用现有的闲置房屋进行民族特色糕点加工;贫困户有了创业想法和好点子,在孵化中心与工作队对接,由工作队帮助孵化成成品,并联系销售渠道;依托地产土鸡蛋的优良品质,目前正在积极申请注册“库木巴格飞鸡蛋”品牌,统一订购包装箱和蛋托,集中统一销售,反向推动贫困户积极扩大养鸡规模;依托水车磨坊进一步改良优化玉米粉生产工艺,统一定做精美包装和食品标签,再依托微信平台推广销售,使原来3元/公斤的水磨玉米粉涨到10元/公斤,并且在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参展,受到大量好评。


  人口少、居住地点不集中、老人孩子无人照顾等严重制约着库木巴格村村民外出务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转移就业及就近就业上下功夫、想办法、出实招,采取每户至少1人的原则,梳理出符合外出务工条件人员272名,按照长期、短期、就近方式,分门别类组织务工,目前有效解决了182人的稳定就业问题。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驻村扶贫工作队拿出小巴扎的一间门面房,建立“爱心小屋+托管点”,专门托管在巴扎附近就业人员的子女;免费提供计算机培训,为村民外出就业打基础;为贫困户提供爱心面粉、食用油、衣物……


  眼下,我正在思索建立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精准对接机制,结合现有的家禽、粮油、养殖合作社,通过“致富带头型村干部+养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订单销售,保障贫困户持续发展产业。同时,还将在林果业提质增效、维药材种植、养驴养羊产业等方面,把贫困户带动起来,增加他们的收益。


  虽然我驻村的时间还不长,但我一定利用一切机会,力争把库木巴格村的产业根基打稳、建好。我相信,只有村民真正富裕起来,我这个第一书记才算不辱使命。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处主任科员,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访惠聚”驻皮山县桑株镇库木巴格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