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园区产业“微笑曲线”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当下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应该成为促进生物医药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孵化器和推进器。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约有450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包括国家级园区及各地区园区),入驻企业约3.72万家。随着国家和地方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容量将进一步扩大。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数量将达到640个,入驻企业将达到4.21万家。
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但也不可否认,在园区建设中,存在各地一哄而起、盲目建设等情况,导致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
生物医药产业是人才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有着天然的形成区域集群发展的基因。分析国际上著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不难发现,他们无不以强大的科研实力作为产业发展支撑,且各园区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特色。如美国麻省生物科技园,附近有8所学院和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园区通过吸引大公司和促进小企业的发展,加速了科学技术从学术研究到商业应用的转化。英国剑桥科技园,形成了以大学、新兴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密切协作的产业网络,开展的业务极具创新特色,年产值以数亿英镑计。反观我国很多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存在“有企业无产业”现象,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并不明显,园区内的企业没有形成协同效应。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要打造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硅谷”,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精准定位、进行精细规划,确定整个园区的发展方向。定位要立足当地的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并具有前瞻性,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招商工作应根据园区定位进行,并设置一定“门槛”,不能仅为了完成招商任务,随意引进任何企业。此外,进入园区的企业应具有关联性、互补性、共生性,可以相互链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以促进整个园区良性发展。
其次,要打造园区的产业驱动力。产业驱动力是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以生命科学中心著称的德国海德堡科技园,可以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非常齐全的硬件设施设备;在科技开发方面,海德堡科技园与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高分子生物学中心、诺尔公司、罗切医疗公司,以及莱茵奈克生物科学研发三角地区另外的80家中小型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海德堡科技园强大的产业驱动力。而在我国很多园区,不仅缺少必要的科研力量支撑,也缺乏入驻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更没有建立起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网络,导致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所以,引进科研力量,整合园区资源,形成协作网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打造产业链经济,才能构筑起园区产业的“微笑曲线”,使生物医药产业园真正成为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科创基地。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中国医药报社2025年“新春走基层”工作获表彰 一人获评全国性行业类媒体优秀个人
4月25日,中国行业报协会公布了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优秀报道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作品的获奖名单。 2025-04-28 10:14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