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战“疫”话名药(九)

  • 2020-03-12 22:32
  • 作者:邱模炎 邹浩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36、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解读】五月半夏生,时值夏过半,故得此名。半夏有毒,古代方剂中半夏常与生姜同时使用,以解半夏之毒。半夏有"呕家圣药"之称,善于止呕。从作用人体脏腑看,半夏主要作用于脾脏和肺脏,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所以半夏能治疗各种痰邪所致疾病。


  【治疫应用】《日华子》记载半夏治疗呕吐反胃,霍乱,转筋,肠腑冷痛,痰疟。(邱模炎、熊莉莉)


  37、丝瓜络


  【性味】甘,凉。


  【归经】肺、肝、胃经。


  【功能】通经活络,解毒消肿。


  【解读】丝瓜全身都是宝,花可以清热解毒;瓜帝可以治喉痛;丝瓜络能通经络,清热化痰;种子能利水清热;新鲜果实可以清热化痰,凉血解毒;茎中之汁可以镇咳,解毒,美容,治鼻渊。古书记载,丝瓜络老则筋络缠纽,有如织品,古人用来做鞋履和涤斧器,所以又呼洗锅罗瓜,而丝瓜络做的鞋垫有按摩脚底的作用,我们知道脚底为人体各经络的汇集之处,经常按摩脚底可以明目,降压,消除疲劳等保健作用。从中医角度看,丝瓜络取类比象人体经络,所以通经络的功效,常治疗关节痹症,跌打肿痛。


  【治疫应用】《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记载丝瓜络是治疗霍乱,身发黄的主药。(邱模炎、熊莉莉)


  38、芒硝


  【性味】咸,苦,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解读】属矿物类药物。芒硝禀天地至阴极寒之气所生,以消为性质,能消金石,何况脏腑之积聚?可见其攻邪力量之强。所以芒硝能荡涤体内邪气,人体排出体内邪气废物主要途径之一为排便,性味苦寒清热,故其主要功效就是泻热通便。芒硝外用能清火消肿,可作眼科,口腔外用药,治疗各种火热毒盛的疾病。


  【治疫应用】《汤液本草》记载芒硝能消肿疗毒,治疗天行时热。《本草再新》记载芒硝能荡涤三焦肠胃湿热之邪,推陈出新,治疗伤寒,疫疬等传染病,能攻人体积聚,癥结,治疗痰证,淋证,小便癃闭。(邱模炎、熊莉莉)


  39、地龙


  【性味】咸,寒。


  【归经】肝、脾、膀胱经。


  【功能】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解读】地龙又名蚯蚓,性味咸寒,对于热性病高热,甚至惊厥抽搐可以使用。地龙为动物药,药性走窜善行,肺病日久导致经络痹阻,所以对于肺热喘咳,地龙有很好的平喘作用。


  地龙能作用于膀胱,所以还能利尿。


  【治疫应用】《本草纲目》记载地龙治疗伤寒,疟疾,高热狂饮水。《日华子》记载地龙治疗传尸。天行热疾等传染病。注意地龙服用量过大可能出现中毒反应,有时还可见胃肠道出血。(邱模炎、熊莉莉)


  40、板蓝根


  【性味】苦,寒。


  【归经】心、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解读】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于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的干燥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通常于秋季采挖,炮制后入药。其性味苦、寒,故常用之于风热感冒之咽喉肿痛,发热等。


  【治疫应用】《现代汉医实用药物学》中就记载了板蓝根可用来治疗感受瘟疫邪气而表现为热象,或身体出现丹毒,红肿,咽喉肿痛等。《北京中草药手册》记载板蓝根可用于治疗猩红热,流感,麻疹,病毒感染。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板蓝根有较好的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但是,使用时应注意板蓝根性味苦、寒,而不适用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对于素体虚弱而无实火热毒的患者应忌服。(邱模炎、邹浩)


  41、松花


  【性味】甘,温。


  【归经】肝、脾经。


  【功能】燥湿,收敛止血。


  【解读】松花就是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等开花期间采集的花粉,又名松黄。松花质轻,色黄,成熟后易随风飘散,除具有燥湿、收敛止血的功效外,同时也是一种高级营养食品原料。宋代苏东坡有歌曰:"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但是自然的花粉还需经过加工,才可食用,如市场上常见的浙江三门县特色小吃松花饼。《本草纲目》亦记载收集松花粉可以用来酿酒。


  【治疫应用】《惠直堂经验方》中记载松花可治疗感染疫毒而引起的腹泻。(邱模炎、邹浩)


  42、金果榄


  【性味】苦,寒。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解读】金果榄并不是类似橄榄的果子,而是防己科植物青牛胆或金果榄的干燥块根,因原型表皮黄色,形如牛胆或橄榄,故名之。多于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用。其味苦、寒,故常用之于感受风热邪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痈疽疔毒等,可内服,亦可以研磨成细末后吹喉,或用醋磨之后涂敷于患处。


  【治疫应用】《柑园小识》中记载,金果榄可以祛除身体内外,周身之大热之毒,可消除瘴气,疫疬邪气等。若咽喉单侧或双侧的扁桃体肿痛,或上火牙疼,切取薄片含在口中,疗效神奇。但是,此处还要强调,本品为苦、寒之品,若脾胃素来虚寒,或体虚而无实火者慎用。(邱模炎、邹浩)


  43、贯众


  【性味】苦,微寒,小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解读】贯众为粗茎鳞毛厥的根茎及叶柄残基,因其独一根部而生长出多条茎枝,故而得名贯众。其主要作用部分为肝和胃及其联系的经络。其味苦,性微寒,故可以清热解毒,治疗风热感冒,或者用来治疗因血热引起的出血等。又其具有轻微的毒性,可以用它来杀灭钩虫、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治疫应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贯众的记载,说贯众主治腹部感受热邪,热毒等,还可以"杀三虫',此处"三虫"指的就是钩、蛔、绦等肠道寄生虫。《本草经疏》中便记载了,当疫气发生的时候,将贯众泡在水中,让人们饮用这水可以达到预防传染的作用。


  【战"疫"故事】《陕西中草药》中亦记载贯众可以预防流行性乙脑、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民国时期的中医大家张山雷曾说过:"只要遇到大头瘟疫(一种传染病,已头面俱肿为主要表现),面目耳朵都肿,用发散清泄的药物而作用不明显时,加入一味贯众,则邪热立马透散而病人神志转清。"(邱模炎、邹浩)


  44、茵陈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脾、胃、肝、胆经。


  【功能】清湿热,退黄疸。


  【解读】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的采收,有着严格的季节限制,民间有俗语称"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可见春季三月份是茵陈最好的采收时节。茵陈也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部分地区春季会采摘茵陈蒿嫩苗或蒸食,或凉拌,或把茵陈与粥通煮做成茵陈粥。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茵陈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及多种氨基酸。茵陈入药可清除体内的湿热,还可以治疗黄疸。


  【治疫应用】《日华子》中记载茵陈可治疗流行性疾病,如高热发狂,头痛头晕,眼睛疼,感受瘴气或疟疾。《食医心镜》中记载茵陈可以退热,主治黄疸,头痛,感受风热疫毒,还可以通利小便。(邱模炎、邹浩)


(责任编辑:申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