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素、早戒烟、控好压、坚持抗凝……做好七点防中风

  • 2020-12-07 14:19
  • 作者:王征 郝博威
  • 来源:生命时报

  脑卒中,俗称中风,我国每年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老年人尤为高发,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近日,加拿大韦仕敦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等联合研究指出,脑卒中可防可控,老人可通过7种方法“挡住”疾病发生。


  1.多吃素,肉蛋适量。预防中风的最佳饮食模式就是地中海饮食,其富含全谷物、果蔬、豆类和单不饱和脂肪,胆固醇和饱和脂肪含量又较低,对心脑血管健康非常有利。建议老人多吃素食,适量摄入肉类和蛋。饮食中,我们不能忽略一种名为三甲胺—N—氧化物(TMAO)的物质,它的血浆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血栓形成。TMAO主要由富含胆碱、磷脂酰胆碱和左旋肉碱的食物,如红肉、家禽和蛋类,经过肠道微生物转化生成三甲胺,在肝酶和黄素单加氧酶的作用下生成。其中,红肉中肉碱的含量约是白肉的4倍;鸡蛋中磷脂酰胆碱含量很高,一枚鸡蛋下肚几乎就能让血浆中TMAO水平增加1倍,吃鸡蛋越多,TMAO水平越高。研究还发现,把红肉变成白肉或非肉类饮食后1个月,就能显著降低TMAO水平。因此,包括老年人在内的肾功能受损者,应控制蛋黄和肉类的摄入量。


  2.戒烟。研究发现,吸烟可使中风发病风险增加6倍,即使是二手烟也会使中风增加1.8倍;戒烟的人5年内中风风险可降低44%。烟草中的氰化物和一氧化碳会不断折磨血管,焦油会对肺部进行攻击,所以越早戒烟越好。


  3.降血脂。研究证实,积极降血脂可显著降低中风风险。而且,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他汀来预防中风都有效果。老年患者除了接受降脂药物治疗外,临床医生一般还会建议使用低剂量他汀和依折麦布进行一级预防。


  4.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导致痴呆,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减少中风和痴呆风险。若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11微摩尔/升,应遵医嘱补充B族维生素,可将新发中风风险降低21%。


  5.血压不是越低越好。血压异常升高固然不好,但对两类患者而言,血压越低越好也不对:一是双侧颈动脉狭窄者,二是舒张压<60毫米汞柱且压差>60毫米汞柱的动脉硬化患者。这里要为大家介绍一种现象“袖带假象”,即通过上臂袖带式血压计检测的舒张压高于主动脉实际舒张压,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高出的幅度越来越大。研究显示,舒张压<60毫米汞柱且压差>60毫米汞柱者,亚临床心肌缺血风险翻倍,中风复发风险也会增加5.8倍。研究人员指出,这类患者要考虑可能是“袖带假象”,严防出现冠状动脉和脑灌注不足风险。如果老年患者抱怨血压升高,但又有无法解释的低血压症状,应怀疑“袖带假象”。压差>60毫米汞柱的体弱老人,收缩压目标值不应低于120毫米汞柱。


  6.老年房颤患者可尝试新型抗凝药。中美指南都建议,年龄超过70岁的人,若无心脑血管病,不建议吃阿司匹林。很多老人有血管病史,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很有必要,比如置入冠脉支架的患者,就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人员指出,替格瑞洛、普拉格雷可能比氯吡格雷更有效。此外,还可通过优化药物治疗,避免抗血小板药物的出血并发症,比如控制血压降低脑出血风险,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除胃肠道出血。如果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也最好使用低剂量、咀嚼型制剂,肠溶衣制剂可能导致阿司匹林抵抗。另外,研究人员指出,老年患者抗凝药使用不足是预防中风的主要问题,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是不能代替抗凝药物的。与老药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有很多优点,直接口服抗凝药应被广泛用于老年房颤患者中。


  7.绝大多数需要进行治疗的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比放支架更受益。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要评估其风险,以判断是否需要侵入性治疗。即使年龄超过80岁,也不应该由于年龄大而停止有效治疗。通过上述手段,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群中风和痴呆的发生风险,进而降低疾病负担。(作者单位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杨柳)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