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可以涂脸吗?揭秘风很大的微生态护肤

  • 2021-05-31 14:13
  • 作者:叶剑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近年来,皮肤微生态越来越多地受到化妆品企业的关注,市场上也出现了生态护肤产品,微生态护肤的概念渐入人心。到底什么是皮肤微生态?如何理性看待基于皮肤微生态研发的化妆品?


  皮肤微生态:微生物的相爱相杀


  从字面意思来说,生态是指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草原为例,草的生长离不开水源、土壤和阳光;茂盛的水草为马牛羊提供食物,这些食草动物又是狼的美食;动物死后尸体被细菌分解,回到土壤,为土壤提供营养。水、土、草、动物和微生物就共同构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生态环境。


  在我们人体上也有类似的现象,不过“舞台”上的主角不是动物,而是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所以称之为微生态。


  人体的微生态主要涉及皮肤以及食道(口腔)、消化道(胃肠)和生殖排泄道。皮肤微生态主要讨论分布在皮肤上的各种微生物与皮肤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体皮肤大约有1千亿个微生物,其中接近80%为细菌,大多数对人体是有益的或者是无害的。这些微生物的主要代表是痤疮丙酸杆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马拉色菌。微生物和微生物之间、微生物和皮肤环境(各类细胞、组织和它们的分泌物)之间不停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微生物和皮肤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就是皮肤微生态。


  微生物之间可以是“相爱”的关系,也可以是“相杀”的关系。马拉色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前者,在头皮屑里,马拉色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数量是增多的,所以微生态的平衡被打破了。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则是后者的关系,痤疮丙酸杆菌可以分泌丙酸来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而表皮葡萄球菌也可以分泌一些物质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从而形成一种平衡。


  由于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并覆盖在体表上,直接和外界相通,所以皮肤微生态不但会影响人的外观,同时也和健康息息相关。微生物和皮肤环境之间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本来无害的微生物由健康状态变为致病状态,就会引起各种皮肤疾病;反之,皮肤疾病也会导致皮肤微生物结构异常和菌群失调,所以很多皮肤问题都与皮肤微生态失衡有着密切关系。以青春痘为例,青春期毛囊皮脂腺排出大量皮脂,如果遇到毛孔堵塞的现象,皮脂形成的厌氧环境使得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生长,激活皮肤的免疫反应,导致痤疮。


  不过,痤疮丙酸杆菌并非一无是处,有研究认为,黄褐斑分布区域的痤疮丙酸杆菌数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导致产生色素的微球菌大量繁殖,色素超过皮肤的自我代谢能力,沉积于表皮内,最终产生黄褐斑。


  微生态“三剑客”: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


  了解了微生态的概念之后,就不难理解微生态护肤的思路了。微生态护肤品通过添加活性原料促进有益菌生长、或者抑制有害菌增殖,帮助皮肤维持微生态平衡、预防和改善皮肤问题发生,其原理就像使用酸奶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一样。


  近年来,基于皮肤微生态研究来开发的化妆品原料越来越多。根据来源和作用机理,主要可以分成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后生元(Postbiotics)这三类。


  益生菌是活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都是常见的益生菌。与食品中直接添加益生菌不同,化妆品中不能直接用活菌,而且受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乙醇等成分的影响,益生菌很难在化妆品中生长。此外,要保持益生菌在化妆品中的活性,对于生产、包装、运输、仓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挑战。再加上缺乏完备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和安全应用历史,皮肤外用益生菌的产品很少,最多也就是加入益生菌成分,即灭活的菌或者是益生菌的碎片或萃取物。


  益生元是一类选择性地促进益生菌生长的原料,通俗来讲就是益生菌的食物,如低聚果糖、乳糖、山梨醇、木糖醇等。益生元能够改善皮肤菌群的多样性,调控菌群生长,修复皮肤屏障,因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益生素也称为后生元,是益生菌代谢、转化或释放的产物。后生元包括益生菌的细胞壁碎片成分,如乳酸、短链脂肪酸、细菌素以及各类多肽,其作用是参与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皮肤之间的信息交流,为益生菌营造理想的生存环境。它的调控作用与益生菌相近,同时避免了直接添加活菌的风险,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因此在护肤品中日益受到重视。在化妆品成分表中出现的各种菌发酵提取物、菌滤液、菌发酵产物溶胞物往往都是益生素,如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半乳糖酵母样菌发酵产物滤液等。


  维持微生态平衡:健康生活、科学护肤


  微生态护肤在化妆品中已经得到初步应用,但是在现阶段,我们对皮肤微生态的机理还了解不多,虽然发现某种疾病与某些微生物太多(或者太少)有关系,却很难将发病的“罪魁祸首”锁定在某种微生物上。现在我们对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界限还没有划分清楚,哪些微生物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使用产品之后,有益菌和有害菌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多了还是少了甚至是消失了……这些研究工作还有待于未来的努力。而且市场上的产品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例如某些产品宣称有活菌或者活的酵母,这肯定是违反法规要求的,然而消费者却很难正确分辨、科学选择。


  因此,要想皮肤健康,最关键的不是盲目使用各种微生态护肤品,而是要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科学运动等方式,维持皮肤微生态的和谐平衡;同时提升对皮肤微生态的认识,走出误区。


  日常生活中的化妆和卸妆、过度清洁皮肤以及某些化妆品成分都有可能会促进或者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本来这些微生物是正常的、没有害处的,但是生态发生改变之后,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对皮肤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皮肤疾病。


  所以,清洁皮肤要合理,既不能过度清洁、破坏菌群多样性,也不能忽视清洁对减少有害菌的作用。此外,由于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所以要学会避免使用不安全的防腐剂(如甲基异噻唑啉酮),更要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药物。(作者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化妆品与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