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诊疗又添“国之重器” 国产质子治疗设备实现“零突破”

  • 2022-10-18 10:28
  • 作者:许明双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日前,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普强公司)生产的“质子治疗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这是我国首台获准上市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国产化迈出新步伐。


  该产品的获批上市,对于提升我国医学肿瘤诊疗手段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质子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有效实现对肿瘤部位‘定向爆破’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放疗科主任陈佳艺说。


  “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重点支持项目,也是国家药监局近年来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产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成果。”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下简称器审中心)审评一部部长杨鹏飞说。


  攻坚克难实现国产替代


  从2012年立项到如今获批上市,质子治疗系统实现国产化可谓十年磨一剑。


  通过高能加速后的质子束,可以在肿瘤部位定点释放峰值辐射剂量杀灭肿瘤,而在靶区后的正常组织几乎不受损伤。陈佳艺介绍,正因这一独特的物理特性,质子治疗具有精确度高、副作用小、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可为部分在光子治疗技术下,因重要正常组织的辐射耐受性限制而无法治愈的肿瘤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对头颈、盆腔深部、眼部等部位肿瘤和儿童肿瘤的治疗优势明显。


  目前,全球已建成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超过100家,但大多分布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已经运营的质子治疗中心仅有寥寥数家。不仅如此,由于质子治疗设备核心技术由少数发达国家掌握,我国只能依赖整机进口,建设和运维成本投入巨大。


  “要想实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零的突破,必须通过自主研发、集成创新,攻克核心技术难题。”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研制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赵振堂表示。


  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作为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于2012年正式立项,2016年进一步得到“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的支持,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艾普强公司和瑞金医院联合研发。


  旋转束的多角度及控制技术,是该产品的关键技术之一。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个180度旋转机架,可以在任意位置、多角度照射,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此外,该产品在紧凑型同步加速器、超强场磁铁、点扫描治疗头、治疗床、图像引导及呼吸运动管理等关键技术上也实现了突破,共取得发明专利55项,实用新型18项。


  据介绍,该产品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整体功能和性能与进口同类装置相当,运行稳定可靠,为肿瘤患者提供可及性更高的先进治疗技术和设备。


  大科学装置向临床应用转化


  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实现大科学装置服务于临床诊疗,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验证是必不可少的。


  注册检测是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前评价的重要环节。质子治疗系统多学科交叉、结构复杂、涉及上千个部件和机柜,由加速器子系统和治疗子系统构成,涉及性能、电气安全、电磁兼容、软件等多个检验领域,涉及检验标准20多个。对于这类大型、多系统集成的创新医疗器械而言,通常需要3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全部注册检测工作。2018年8月,加速器子系统和固定束治疗室带束调试完成。同年10月,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接受艾普强公司委托后,立即组建了经验丰富的、涵盖产品各专业领域的检验专班启动注册检测工作,并指定了项目负责人、总对接人和分领域对接人。


  “由于企业医疗器械研发设计和生产测试方面的经验有限,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整改措施等方面,尤其是电磁兼容检测等,都需要现场对接和跟进指导。”检验专班负责人、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副院长孟志平说。


  据悉,在整个检测过程,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总共派出技术人员300余人次赴上海开展检验,而后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进行现场检验,该院采用线下送检、线上远程指导等方式全力推进各项检验检测工作。


  2021年6月30日,该产品成功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检测报告,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共计1.1万页,高达1.3米。整个注册检测时间压缩到900余天。


  临床试验数据是评价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证据。2021年11月30日至2022年8月31日,瑞金医院陆续开展了对质子治疗系统固定束和180度旋转束两个治疗室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涉及头颈、胸腹、盆腔和脊柱等部位的11个瘤种,47例受试者年龄跨度从32岁至80岁,部分受试者病情非常复杂。


  令人欣喜的是,临床试验结果鼓舞人心:受试者经质子束照射治疗后,肿瘤症状、体征和标志性肿瘤指标明显改善,肿瘤控制率达到100%,其中近半数受试者的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一成受试者肿瘤病灶明显缩小。陈佳艺表示,临床试验验证了国产质子治疗系统的稳定性和束流的精准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认为,质子治疗系统国产化的成功是大科学装置与临床应用的完美结合,意味着将给肿瘤患者提供更多元、多维度的治疗选择。


  研审联动加速创新产品上市


  作为国产首个质子治疗系统,该产品2021年1月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情况下予以优先审评审批,2022年9月26日获批上市。


  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这一具有重大创新的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注册申报工作。早在2018年,该产品还在检测、调试阶段,器审中心就已组建由多位资深审评员组成的审评团队,开展研审联动,提前介入、专人负责,服务引导企业解决产品技术要求、临床试验方案、注册资料准备等关键问题,大大提高了审评效率。


  “该产品整体庞大且结构复杂,包括若干子系统、千余个部件,涉及机械、放射治疗、辐射防护、电气安全、电磁兼容、软件集成等多领域交叉,对技术审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杨鹏飞表示,器审中心在总结已批准产品相关审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的基本原则》《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等文件,对企业在产品技术要求、检测标准、综述及研究资料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跟进指导。为确保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推动产品尽快上市,审评人员加班加点,短时间内就完成了413份共5G容量的电子申报资料的预评价工作。


  产品研发过程中,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以下简称长三角分中心)指定专业“辅导员”主动对接,定期召开沟通辅导座谈会,提供“零距离”服务,全程跟踪协调产品注册。


  上海市药监局也加强指导服务,自2015年开始就针对质子治疗系统研发、注册过程中的难点、节点,逐一协调落实配套措施,多次进行实地调研,提前启动注册质量体系核查,指导企业落实整改,确保技术审评与体系核查无缝衔接。


  正是因为注册检测、审评审批等各个环节密切配合,该产品才得以加速上市,我国医学肿瘤诊疗又迎来一款“国之重器”。


  “这也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第178款创新医疗器械,彰显了器审改革的纵深推进及突出成效。”杨鹏飞表示,审评审批提质增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助力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公众用械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许明双)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