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东:“说明白 讲清楚”中药是如何起效的

  • 2023-07-19 19:06
  • 作者:蒋红瑜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7月17日,2023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进行主旨演讲《坚持中西医结合,将中药疗效“讲清楚,说明白”》。以下为演讲内容摘编。


微信图片_20230719185933


  如何通过现代科技阐明中药的作用机理?今天我主要想通过几个典型案例进行说明。这些案例不仅是一个解析的过程,也包含我个人对“说明白讲清楚”的理解。


  2020年3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物所)与北京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申报的中药新药桑枝总生物碱片获批上市。桑枝总生物碱片是近些年来首个获批上市的抗糖尿病中药新药。糖尿病在古代被命名为消渴病或消渴证,《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桑叶、桑枝、桑白皮可止消渴。药物所的研究者发现,桑枝提取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有效组分——桑枝总生物碱(一组多羟基生物碱)可以抑制肠道内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而抑制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可以减少肠道里的葡萄糖产生,在临床上则表现为良好的降血糖和降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这个研究在化学和生物学的层面基本解释了桑枝总生物碱片在治疗糖尿病上的临床疗效机理。


  巴戟天作为我国中药“南药”中的代表性药材,其寡糖成分被军科院的研究者研制成了抗抑郁的药物。阐述其有效成分寡糖抗抑郁的机制对于其今后的临床运用、探索按照循证医学发展我国传统中药具有重要意义。巴戟天寡糖口服在肠道内几乎不被吸收,其影响中枢发挥抗抑郁作用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个谜。我们与军科院的研究团队合作,共同开展了基于肠道菌的巴戟天寡糖(MOO)抗抑郁的分子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口服MOO作用于肠道菌中的色氨酸→5-羟色氨酸(5-HTP)→5-羟色胺(5-HT)代谢途径。MOO可以增加肠道菌中的色氨酸羟化酶水平,从而加速色氨酸产生 5-HTP;同时,MOO抑制肠道菌中的5-羟色氨酸脱羧酶活性,导致了5-HT生成受阻,进一步促使5-HTP升高。肠道菌中升高的5-HTP被吸收入血液并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转变为5-HT,提高了大脑5-HT水平,从而帮助改善抑郁的症状。此外,研究发现MOO中有的寡糖有更好的活性,和其他寡糖协同作用发挥更为显著的抗抑郁效果。


  我国传统中药逍遥丸也是抗抑郁药物。此前国内外学界并不能理解逍遥丸为何能够抗抑郁。我们研究发现,逍遥丸的重要成分之一是芍药苷。在此项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新的肠-脑“对话”通路,即肠道菌的羧酸酯酶转化了芍药内酯苷生成代谢产物-内源性苯甲酸,后者进入脑内转化为D-丝氨酸而抗抑郁,这可能是芍药苷发挥抗抑郁疗效的分子机制之一;部分解释了为什么逍遥丸能够减少抑郁。


  此外,以小檗碱为例,它是生物碱,源于植物,原用于治疗细菌性腹泻,是我国特有的非处方药物。我们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了小檗碱标本兼顾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的药物复杂体系。患者服用的小檗碱,进入肠道后通过肠道菌硝基还原酶的作用,形成二氢小檗碱而易于吸收入血并入肝脏等组织,发挥降脂降糖作用,这可以理解为“治标”;而大部分小檗碱留在肠道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起到了抗炎、优化肠道菌群、减少感染、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保护肠黏膜等的作用,这一部分为“治本”。小檗碱被肠道菌代谢后产生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如丁酸等,它们入血入肝脏等组织,再与入血后的小檗碱协同,产生治疗三高和代谢紊乱的疗效。


  我认为,组学技术,先进的化学分析、厌氧代谢等新技术很重要,可助力研究者打破研究瓶颈。同时,研究者要重视我国医学系统论的思想,如标本兼顾,异病同治,药食同源等。应该将还原论(注重局部注重靶点)和系统论(把人体当成一个整体,注重标本兼治)相结合,或许能找到更合理的研发新药的线索。(蒋红瑜)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