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差率或将实施 中药配方颗粒是否仍是好赛道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落楠) 中药配方颗粒或将实施零差率的消息近期在业内流传。
记者日前获悉,今年3月,中国中药协会向国家医保局提交了一份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继续按照中药饮片管理暂不单独实施零差率的情况反映及政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提及,协会中药配方颗粒专业委员会成员企业陆续从一些渠道获悉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涉及“落实中药配方颗粒零差率政策”。
零差率销售是指医疗机构在销售药品时,按实际进价销售,不再加价。当前,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中药配方颗粒则参照中药饮片,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过25%销售。
中药配方颗粒如果实施零差率,对行业及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是否还是“黄金赛道”?记者带着问题,多方采访。
业界担忧不利影响
建议明确,单独实施中药配方颗粒零差率政策将对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医疗机构使用需求下降。建议提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一样,在调剂过程中会产生调剂成本和损耗。加成政策有利于医疗机构补偿运营成本,如单独实施中药配方颗粒零差率政策,将加大医疗机构成本压力,可能出现医疗机构控制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局面,降低患者对中医药的可及性。
随着医疗机构使用需求下降,中药配方颗粒企业收入降低、资金压力增大,将会影响企业研发和数字化产业升级,影响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所附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配方颗粒专业委员会的报告,对这些可能的影响进行细致阐述。其中指出,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已经形成了从种植、炮制、生产到临床应用的完善产业链闭环,其标准化生产体系覆盖从药材溯源到成品检验的全过程。若单独实施中药配方颗粒零差率政策,医疗机构将大幅度减少中药配方颗粒使用量,导致产业链上游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订单减少,影响上游产业发展,阻碍中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报告还指出,药品零差率政策是大势所趋。但由于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同源性和优势互补的特点,若单独实施中药配方颗粒的零差率政策,医疗机构因考虑运营成本,必然由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转为使用中药饮片,并没有达到降低医保费用的目的。“建议中药配方颗粒继续按照中药饮片管理,无论是否实施零差率政策,均与中药饮片政策保持一致。”
对于中药配方颗粒实施零差率政策,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忧心忡忡。“医疗机构的经营压力大,加成是很重要的。”该人士认为,如果中药配方颗粒没有加成,很多医疗机构会转用中药饮片,“如果配方颗粒与饮片保持一致,同时降低加成比例,都可以的”。该人士还表示,经过中药配方颗粒省际联盟集采后,企业利润已经很低,如果再取消加成,行业会很艰难。
专家认为有双面效应
就业界的担忧,有专家提出不同看法。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看来,随着药品价格治理推进,实行零差率是大势所趋,并且零差率与否,对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不应该产生决定性影响。他说:“医疗机构使用药品,是根据临床需要,在合理用药的原则下进行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认为,零差率的影响不一定全然消极:“从积极方面看,零差率可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若能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会增加医疗机构使用意愿。”
邓勇表示,零差率政策下,中药配方颗粒在医疗机构中的价格降低,使更多患者可负担,从而刺激市场需求;医疗机构虽不能获取加成利润,但可通过提供更多医疗服务来增加收入,而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方便、调配精准,能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有助于吸引更多患者。
事实上,中药配方颗粒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如贮运方便、调剂便捷、使用方便等,行业已成规模。《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蓝皮书1993—2024》显示,从2016年到2021年这6年,中药配方颗粒总体市场销售额(以企业出厂价计算)年复合增长率是17.68%,到2021年达到了244.45亿元。虽然中药配方颗粒总体市场销售额在2022年剧烈下滑,但2023年恢复至175.01亿元,已接近2019年水平。
头豹研究院医疗行业资深分析师何婉怡则认为,零差率对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和医疗机构的影响都是复杂的。“若实施零差率,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将面临深度洗牌。一方面会加速淘汰中小企业,提升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将倒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差异化产品研发。对医疗机构而言,可能提升基层用药可及性,但也可能限制高附加值品种供应。”
何婉怡表示,行业或将通过零差率政策调整,向更规范、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但她也认为,当前行业正处于集采降价、成本上升的调整期,若缺乏财政补偿机制,全面推行零差率将加剧企业经营压力:“长期来看,零差率政策需要配套财政补偿和价格联动机制。”
企业进退需综合考量
诚然,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已在经历降价压力。
以集采为例,2023年下半年进行的全国首次中药配方颗粒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价格较市场价平均下降50.77%。此外,对中药配方颗粒实施挂网采购的省份也越来越多,并且个别省份探索竞价挂网,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激烈。
“中药配方颗粒过去长期游离在集采政策之外,价格相对较高。将其逐步有序纳入联盟集采和地方集采,是合理的价格治理行为。”陈昊认为,价格下跌是趋势。
“集采政策推动价格普降,挂网采购使价格更加透明,行业进入低价竞争阶段。”何婉怡分析,目前市场已出现结构性过剩迹象。企业扩产与需求增长放缓形成矛盾,常见品种同质化严重,部分区域供过于求。
零差率与否会怎样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决策?记者曾向两家中药配方颗粒企业了解情况。一家企业表示做得不太好,不太愿意回答;另一家企业表示相关负责人不太方便。
中药配方颗粒曾因不纳入集采、不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红利而被视为“黄金赛道”。当红利部分消解,零差率悬而未决,这条赛道是否还值得深耕?
“赛道好不好,是企业自身能力决定的。”陈昊认为,企业选择赛道是基于其对市场的综合判断,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
“中药配方颗粒仍是有潜力的赛道。随着中医药认可度提高、标准化进程推进、医保支持力度加大,市场需求有望增长。”邓勇认为,企业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提升竞争力,如:加强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保证原料质量和供应稳定;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医疗机构等合作;打造品牌,通过优质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市场规模稳定增长。老龄化、慢性病需求增加以及国际化趋势是主要增长动力,但集采降价、国标备案要求和同质化竞争也带来利润压缩和产能过剩风险。”何婉怡建议,企业在决策时需综合考量政策适应性、市场需求、资源能力匹配以及风险承受力。头部企业可深耕并扩大优势,中小企业可聚焦细分市场或转型代工,若成本与创新能力不足则需考虑收缩或退出。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中国医药报社2025年“新春走基层”工作获表彰 一人获评全国性行业类媒体优秀个人
4月25日,中国行业报协会公布了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优秀报道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作品的获奖名单。 2025-04-28 10:14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