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系列报道(一)】人工智能掀开医疗领域新篇章

  • 2017-09-26 15:48
  • 作者:苗晨
  • 来源:中国医药报

编者按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前不久又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加快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医疗健康目前是我国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3D打印、人工机器人等监测诊断及智能医疗设备得到开发和应用,表现抢眼。本版自今日起刊发“聚焦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系列报道,系统展示人工智能带给医疗健康领域的鼎革之变,以飨读者。


机器人给人看病正在成为现实。近日,在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手术室内,一台种植牙手术机器人根据预先设定的指令,成功地为一名患者完成两颗缺牙的种植即刻修复。据了解,该机器人配合控制软件系统,实现了个性化种植方案精准规划、术中全程导航与机器人自主控制,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口腔疾病诊疗水平。

  

9月22日,在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国际医疗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张德政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生根发芽,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领域,医疗与人工智能结合是大势所趋。

  

政策频出明方向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众多领域大显身手,国家层面也出台多项政策助推其在医疗领域加速落地。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强调:“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研发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生物三维(3D)打印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健康和康复辅助器械、可穿戴设备以及相关微型传感器件。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提高数字医疗设备、物联网设备、智能健康产品、中医功能状态检测与养生保健仪器设备的生产制造水平,促进健康医疗智能装备产业升级。”

  

同年7月和10月,国务院先后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为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指明方向:重点发展大数据驱动的类人智能技术方法;突破以人为中心的人机物融合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制相关设备、工具和平台;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类人智能方向取得重要突破,实现类人视觉、类人听觉、类人语言和类人思维,支持智能产业的发展。同时政策中还明确要推动“医工结合”,支持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康复辅助产品中的集成应用。

  

2017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生物3D打印、医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和装备产品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大数据应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7月,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迫切民生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服务。”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国家的大力支持,成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张德政说。

 

 图为与会嘉宾在第一届国际医疗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言


雏形初现谋突破

  

随着国家政策的频频出台,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已经初具雏形,但未来发展还需补齐数据短板。

  

据了解,IBM公司研发的“沃森”技术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可以储存海量数据,并且拥有一套逻辑推理程序,以推理出它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表示,当前,“沃森”技术在疾病诊疗的应用中已经比较成熟,它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高度精准计算,得出一个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张德政表示,我国医疗人工智能的现状主要就是针对“沃森”的引进;同时我国人工智能在影像方面的成熟应用,也是医疗人工智能研究的体现。

  

据介绍,人工智能在影像识别中的运用是通过获取的医学影像资料,建立准确的模型,再经过精确计算和模型标志的数据结果修正,智能化解读图像,对病灶进行分析,最后向医生形成反馈。“当前这种技术对肺部疾病的判断准确率较高,应用成效明显。”许速说。

  

“在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方面,我国还有所局限。”张德政说,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优质大数据的积累,我国的医疗体系主要围绕着医院展开,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资源以及核心竞争力,这就形成了数据壁垒,不利于优质数据的集中积累,所以要想达到数据共享还有一定难度;同时,我国医疗人工智能还没有自己的主流技术,引进的技术多为英文版本,这也制约着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我们要加强自身研发,实现从思维到应用上的落地。

  

积极探索重实践

  

在人工智能的热潮下,我国医疗领域也在不断地展开人工智能实践。

  

中国生物制造学会副理事长王成焘表示,骨科的数字化应用在众多医学领域中相对广泛,如智能假肢、外骨骼以及辅助设备等技术修复人类受损身体,医疗保健机器人辅助医护人员工作等。“未来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人工智能的介入也会进一步带动医疗机器人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已开始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用医疗人工智能机器人,这是一种能读取神经信号的可穿戴机器人“智能外骨骼”,以及能够承担手术和医疗保健功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除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外,医疗人工智能还在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相较于其他领域,我国智能影像识别领域已相对成熟,在CT、X光、核磁、PRT影像、病理切片、放疗区域勾画、内窥镜等方面均有建树。

  

“智能诊疗是医疗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也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张德政说,人工智能诊疗的核心是让计算机对医学专家的医疗知识进行学习,模拟医生的思维以及诊断推理,从而给出可靠的诊断治疗方案。

  

“基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人口基数较大等状况,智能诊疗的出现,有助于优秀医疗资源下沉,在满足患者的同时,也能够给基层年轻医生一个学习的就会。”张德政说。

  

据了解,除了上述细分领域已经与人工智能进行了结合,当前各机构与学会也在针对其他医疗细分领域展开人工智能研究。

  

“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发展趋势。随着医疗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会给整个医疗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德政说。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