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瘙痒,得了特应性皮炎怎么办?

  • 2018-09-04 11:29
  • 作者:于娟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5岁的明明从小身上就爱长湿疹,以前抹些药膏就会好转,因此妈妈并没有十分在意。最近,他的胳膊和后背上长了许多红斑和丘疹,皮肤干干的,还奇痒无比,不停抓挠,结果越来越重,晚上觉也睡不好。妈妈带他去皮肤科就诊,经过检查,医生诊断明明患的是特应性皮炎。


  近年来,我国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全国12个城市的统计数据显示,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为12.94%。特应性皮炎不仅发生在儿童身上,成年患者也深受其苦。专家表示,虽然特应性皮炎目前尚无法根治,但是通过专科医生的正确指导和合理治疗,大多数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控制。


  干燥瘙痒为主要特征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文利平介绍说,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以皮肤干燥、剧烈瘙痒为主要特征。皮肤瘙痒是特应性皮炎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发生率接近100%,可于傍晚或夜间发作、加重,出汗、情绪波动可加重瘙痒。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较差,皮肤常常较干燥,可有鳞屑。


  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生活中一些过敏物质的刺激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皮炎,导致反复发作。其症状具有特异性表现,往往冬重夏轻,经历从皮肤干燥,到瘙痒,到继发搔抓,演变为慢性湿疹或苔藓样变的过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雪指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湿疹。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常有特应性疾病病史及家族史,如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验血会有血清总IgE、特应性IgE或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升高。


  特应性皮炎一般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与成人期三个阶段。婴儿期(出生后至2岁)特应性皮炎皮损以面颊、额部及头皮多见,不累及尿布区域;发作时有阵发性剧烈瘙痒,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病症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减轻,只有少数病例可由婴儿期发展至儿童期或成人期。儿童期(2岁~12岁)特应性皮炎,可由婴儿期演变而来,可迁延不愈至青少年及成人期,其皮损以慢性和亚急性期改变为主,其中湿疹型类似成人的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痒疹型表现为全身散发痒性结节,多发生于四肢伸侧及背部,表面粗糙覆以薄痂。青少年与成人期(12岁以上)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则以慢性皮损为主,可合并亚急性期皮损,与儿童期特应性皮炎表现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损害、红斑或丘疹,融合后皮肤浸润肥厚而呈苔藓样变,伴鳞屑和色素沉着。主要累及肘窝和腘窝,亦可累及面颈部及手足,严重的可出现红皮病。


  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文利平指出,特应性皮炎常发生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以前,是过敏的起点,并有遗传倾向。而且肠道和皮肤菌群与特应性皮炎发病密切相关。


  针对特应性皮炎的微生物组学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影响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会受环境(饮食污染应激)影响,尤其是幼年期。幼年肠道菌群与特应性皮炎的发作年龄、程度、频次、表型相关。而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特应性皮炎的发展呈负相关。


  肠道菌群通过免疫途径、代谢产物途径、神经内分泌途径,对免疫和特应性皮炎产生影响。人体内超过七成的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如果肠道菌群缺乏,将导致免疫细胞受到的训练不足,便易产生过敏。肠道菌群通过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对话”来调节免疫系统的成熟,在特应性皮炎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尤其是儿童特应性皮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系统失衡可持续到成年。


  文利平表示,肠道菌群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建立和成熟相关,早期补充益生菌,适当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预防特应性皮炎和其他过敏性疾病。


  外用抗炎药是一线治疗


  陈雪介绍,目前,国内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局部抗炎治疗、系统治疗、中波紫外线光疗四种。


  基础治疗  是指涂抹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需要注意的是,润肤霜涂抹的量一定要足,不见得一次涂多厚,可一天内多次涂抹,达到一个星期涂完200克的量。而且润肤霜的涂抹时机也很重要,最好是刚洗完澡的3分钟内涂抹。


  局部抗炎治疗  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两类抗炎药物是一线治疗,适用于无继发感染的患者。前者常见药物有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地奈德乳膏等;后者常见药物有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陈雪提醒,患者用药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进行,抗炎治疗一般要涂抹3周~4周,并进行维持治疗。等到皮疹消失,皮肤不红不痒了,再持续用药1周,才可以停药。当患者合并感染时,则需要短期(3天~5天)外用抗菌药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不少患者担忧激素的副作用而不愿意外用激素,对此,陈雪表示,外用糖皮质激素分为很多种,有弱效、中效、强效之分。患者之所以会有担忧,是因为以往一些不规范用药导致了人们对激素的坏印象。实际上,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不会发生系统用药的副作用,且局部用药会根据皮疹部位和类型选择不同药物,局部用药可能出现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或毳毛增粗等副作用极少发生。即便发生,在停药后大多也可恢复正常。只要在正规医院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基本不用过分担心其不良反应。


  系统治疗  有极少数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如经上述治疗病情没有好转,则可以口服抗组胺药及免疫抑制剂进行系统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抗组胺药能够缓解症状,一般合并过敏性鼻炎或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有嗜睡副作用的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多苷、环孢素)适用于病情严重而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


  中波紫外线光疗  它主要针对泛发的、无光敏性疾病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也必须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足疗程进行。


  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以注意。比如建议穿着纯棉或宽松舒适的衣物;明确致敏食物并避免食用,但无须过分忌口;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室内勤通风,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尘螨、动物皮毛、花粉等变应原;避免过度洗浴,禁用碱性肥皂、热水烫洗等。(记者 于娟)


  受访专家:

  文利平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

  陈   雪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为你推荐
  • 一文了解儿童多动症

    开学了,孩子们都已经回归学校和课堂。有些孩子不太爱学习,比较调皮好动,家长可能会担心,这是不是“多动症”啊?其实呢,好动情况和“多动症”并不是一回事,那具体什么是多动症,有什么典型... 2019-09-05 10:58
  • 慢阻肺患者须防骨松

    为什么呼吸疾病会与骨头相关?本期《生命时报》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礼仁,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2019-09-05 17:18